近年來,企業的人才戰略一直在隨著知識經濟的發展而升級,大數據讓供需兩側的匹配越來越精準的同時,也側面反映出當前市場上人力資本質量和結構同商業發展模式不適配,雇傭關系中暴露出的諸多矛盾導致企業一直在探索更佳的人力資源管理思路。
智聯招聘發布《2019年雇傭關系趨勢調研報告》,試圖清晰描繪2019年職場雇傭關系的真實形態。《報告》顯示,受訪白領對當前企業的忠誠度普遍較低,僅兩成白領有“失聯自由”,超7成白領期待靈活就業。
員工忠誠度缺失,愿意與企業同舟共濟者不到2成
智聯招聘調研數據顯示,企業整體中的個體活躍性比我們想象中要大,企業與員工從攜手同路到分道揚鑣卻大多在三年內發生,據調研數據顯示,74.2%的職場人在當前企業中的工作年限都在三年以內,其中服務當前雇主在1年以內的占比38.6%,1-3年的占比35.6%,超過三年的人員僅為24.5%,這一結構與去年相當。
職場人的在當前企業的工作年限與平均跳槽周期相互印證,選擇3年以內就跳槽一次的職場人占到65.4%。
員工忠誠度是組織效能的前提條件,也是企業長效發展的基石,調研數據顯示,員工對當前企業的整體忠誠度普遍較低,52%的員工選擇“如果有更好的工作機會,會考慮離開”,17.7%的員工選擇“沒什么感情,隨時可能走人”,而12.2%的人選擇看公司的經營情況而定,僅有15.8%的員工認同企業文化,愿意與企業一同成長。
在問及白領何種因素可以提升其忠誠度時,43.6%選擇了“提供健全的人才培養與發展機制”,30.8%選擇了“以人為本的管理模式”,可見個體的成長和發展依然是白領核心訴求,這對企業來講也是利好,員工的技能提升可以直接提升企業效能,而非單純的福利性支出。同時,員工開始呼吁被尊重,科層制度的管理模式已無容身之地。
近8成白領認為與企業是共生關系,僅兩成白領有“失聯自由”
員工與企業看似相愛相殺,對外卻是一個利益共同體。調研數據顯示,近8成白領認為員工與企業之間應該是“個體與組織互依”的關系,而非對立或彼此獨立,他們的利益是緊密捆綁的,在商業競爭中共同進退。
隨著新生代步入職場,員工更加注重非物質的激勵。數據顯示,在企業文化要素中,有8成以上的白領選擇了“尊重員工”是大前提,去年同期,這一指標排在第二位,位于首位的是“開放自由”。不難看出,以尊嚴為代價去換取一份收入的隱忍早就不復存在,其次,51.1%的選擇“踐行承諾”,意味著“畫餅充饑”的手段也已悄然失靈,這本質上也是一種尊重。46.4%的選擇“賞罰分明”,公平公正的待遇也體現企業對員工的尊重方式。而企業一度倡導的“狼性文化”則并不受員工待見,在受認可的企業文化選項中排在末位,高壓進攻性的狼性文化有利于企業在競爭中存活,卻因為缺少人文關懷備受員工抵制。
而提到尊重,“過勞”是當前白領的頭號大敵,智能手機的普及讓通訊變得十分便利,隨時被工作召喚的白領也希望從7×24小時的工作中暫時逃離。但調研數據表明,只有不到兩成的白領可以獲得“失聯自由”,而近五成白領明確表示沒有“失聯自由”,需要隨時待命。
超7成白領期待靈活就業
不光是在全職工作的管理期許上,更多的職場人直接向“上班”的概念發起挑戰。在大多數白領們都還在被格子間禁錮的當下,靈活就業成了白領們“種草”的工作新模式。智聯招聘調研數據顯示,有73.8%的白領對靈活就業表示期待與認可,企業的平臺化轉型為靈活就業提供了這樣的可能。
靈活就業的理想很豐滿,現實條件卻還不完備,大多數人還是止步于收入不穩定、沒有社會保障、市場環境和法律法規不能形成保障等方面,認為靈活就業可望而不可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