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市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省扶貧開發工作會議精神,圍繞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多措并舉,大力推進資產收益扶貧工作,助力脫貧攻堅成效顯著,工作舉措和工作成效得到了省主管部門的充分肯定。通過資產折股量化及收益分紅,村集體2017年增收546.5萬元,貧困戶2017年增收1863.9萬元,增強了貧困群眾的獲得感,提高了貧困群眾的滿意度。
一、因地制宜抓產業。指導貧困村結合實際,因地制宜發展的特色優勢產業扶貧項目,增強其“造血”功能,在帶動貧困戶發展產業和就業增收的同時,依托產業開展資產收益扶貧。2016年以來,全市共建設“一村一品”及特色種養業項目212個、農產品加工及其他項目29個、村級光伏項目207個、戶用光伏項目6190個,每年可取得資產收益2400多萬元。
二、強化宣傳抓調度。通過召開座談會、舉辦培訓班、編印政策匯編和業務指導手冊、深入貧困村宣傳指導等方式,提高鎮、村扶貧干部開展資產收益扶貧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市縣兩級財政部門建立健全一把手負總責、分管領導親自抓、科室負責人具體抓的工作推進機制,把資產收益扶貧作為財政支持脫貧攻堅工作的重點工作來謀劃、來調度、來推進,定期召開工作推進會、調度會,定期進行督查通報,推動資產收益扶貧工作的全面開展。
三、規范施策抓精準。組織貧困村開展清產核資,建立村級集體資產臺賬,及時將專項扶貧資金和其他財政資金投入到扶貧項目形成的資產、財政獎補項目資金投入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形成資產的30%登記入賬,分類實行動態管理;由村集體選擇經濟實力強、信譽好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進行合作,強化風險防控,因地制宜地采取發包租賃、參股入股等方式運營,提高資產收益水平。建立科學合理的資產收益分享機制,將專項扶貧資金投入到特色種養產業項目形成的資產及取得的收益,主要量化給貧困戶;在資產折股量化及收益分紅時,根據貧困程度精準實施,向弱勞動能力和無勞動能力的貧困戶、殘疾人貧困人口傾斜。
四、典型示范抓推廣。按照“試點示范、穩步推進”的工作要求,指導貧困村合理、精準的制定資產收益扶貧實施方案,2017年共評選出9個市級資產收益扶貧示范村,探索出特色種養殖、農產品加工、鄉村旅游、農機服務等6大類10個可復制、可推廣的資產收益扶貧模式,其中來安縣六郎村資產收益扶貧模式被省財政廳、省扶貧辦等三部門選為全省唯一貧困村典型案例進行示范推廣。2016年、2017年分別在來安縣六郎村、明光市新管村召開全市資產收益扶貧現場會,通過典型示范帶動,推動全市資產收益扶貧工作規范有序的開展。
五、開展分紅促脫貧。督促指導貧困村開展資產收益分紅工作,解決資產收益扶貧“最后一公里”問題。截至9月底,全市123個省級貧困村和和9個市級貧困村已將2017年資產收益分紅1863.9萬元兌現到貧困戶手中,惠及1.5萬個貧困戶、4.6萬個貧困人口,資產收益分紅已成為貧困戶尤其是“無業可扶、無力脫貧”的貧困人口增收脫貧的重要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