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繞自治區第十二次黨代會關于民生保障要求,寧夏吳忠市財政堅持“主動作為、量力而行”的原則,進一步優化支出結構,妥善處理資金供需矛盾,重點用于保基本、惠民生、促轉型。
一是由保運轉向惠民生轉變。隨著財力的不斷增強,財政支出由保障行政事業單位工資正常發放向惠及民生重點轉變。教育、社會保障和就業、醫療衛生、住房保障等10項財政民生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比重達80%以上。節能環保、城鄉社區等全市服務業八項支出增幅保持在30%以上。
二是由財政投入向財政引導轉變。財政部門將解放思想、超前謀劃,在中央、自治區政策框架內充分發揮地方的主觀能動性,全力統籌財政資金,發揮好財政資金“四兩撥千斤”的引導和放大作用。堅持財政投入由輸血型向造血型轉變的原則,充分發揮農業擔保、扶貧產業(風險擔保)、奶產業風險擔保、“助保貸”“金超貸”等8支基金作用,全力支持優勢特色產業發展。積極推進PPP模式在我市推廣運用,支持吳忠市城市東部地下管廊一期工程等3個PPP項目推進,籌劃實施“兩溝”等新的PPP項目,撬動社會資本投入。
三是積極加快財政支出進度。通過細化支出指標,明確工作責任,限定支出時限等措施,進一步加強民生支出管理,每半年組織開展一次民生支出進度專項督查,重點對100萬元以上民生支出項目進行督查,確保項目資金按時足額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