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念好“緊箍咒”,醫保基金總額預算 。一是建立基金支出增長率控制機制。該市根據上年度市區住院人數增長情況、GDP發展水平、物價指數等因素,精準確定當年醫保基金支出增長率,其中2016年增長率確定為7.5%。二是建立年度預算基金形成機制。該市以參保人員上年度住院實際基金報銷額為基數,按基金支出增長率預算當年醫保基金總額。若實際報銷總額小于預算數,結余作為醫院留用獎勵;若實際報銷額超過預算額,則由醫院分擔這筆超支費用。自2016年7月至2017年6月運行情況看,預計全年基金支出增長率為7.1%,預計基金可結余350萬元。
二、把好“指揮棒”,病組定價精準付費。一是按疾病診斷確定付費病組。疾病診斷分組(DRGs)是一種精細化管理工具,在國外應用較為成熟。該市按照國際通行標準,在考慮疾病診斷、病發癥合并癥、發生費用、病人年齡等因素的基礎上,通過大數據分析論證市區所有住院定點醫療機構前18個月21萬余住院患者的病例數據,完成595例疾病分組。二是結合點數發法分組付費。每一病組的計價點數由病組成本水平和各個醫院的成本水平以及當年醫保支出基金預算動態形成。在保證服務質量和節約總成本的情況下,促進了醫院相互遏制浪費,實現了醫療機構的良性競爭。據統計分析顯示,445個DRGs分組費用下降或持平,占總費用82.68%,占總病組的80%;159個DRGs分組費用合理上升,占總費用17.32%,占總病組的20%。
三、樹好“獎懲榜”,智能監管精細管理。一是全面推行醫保智能監管平臺應用。實現醫療服務全過程剛性監管,讓醫生自覺參與“規范醫療、控費控藥”。二是建設完善醫療服務質量輔助評價分析系統。從綜合指標評價、DRGs評價、審核結果評價、醫療服務效果評價、患者滿意度評價和醫療過程評價六個維度系統全面地評價各醫院的醫療質量,對醫療質量較低的醫院進行罰分處理。三是探索建立點數調整機制。在綜合智能監管評分、醫院控費實效、群眾滿意度情況等因素的基礎上,形成醫院的年度考評分值。對醫保年度考核結果低于85分的,每低1分,總點數扣除0.5%;考核結果高于90分的前3個醫療機構,按服務點數權重比例分配激勵點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