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加大補助力度,鼓勵民辦民營。市本級彩票公益金使用部分的50%以上用于支持發展養老服務業,加大補助力度,新建民辦養老機構,每張床位最多可獲得1.2萬元的一次性建設補助,今年以來已為新建的民辦養老機構補助258萬元;符合條件的鎮街道養老服務中心改造提升基礎設施,可按改造總額的50%獲得補助。
二是立足改造提升,發揮公辦托底。將鎮街道養老服務中心提升工程列入市政府實事項目,市財政全年安排改造提升補助經費500萬元,促使養老機構基礎設施有一個質的提升。目前我市首家公建民營養老服務中心--曹橋紅景天老年公寓已正式啟用,新埭鎮彩虹養老服務項目土地已完成摘牌,獨山港鎮全塘養老服務中心改造項目已啟動裝修。
三是著眼多元運營,推進公建民營。積極牽線對接公建民營或ppp項目合作,加速推進鎮街道養老服務中心公建民營進程,林埭、鐘埭、廣陳持續靠攏杭州“金色年華”品牌,曹橋、全塘搭靠溫州“紅景天”品牌,初步形成養老服務中心民營品牌聯動,社會化力量全面介入的發展趨勢。
四是試點醫養結合,實現無縫對接。制定出臺“醫養結合試點”實施方案,搭建醫養結合三級服務平臺。市級層面,落地首家集醫療、康復、護理服務于一體的民辦綠康老年康復護理院,目前已有300余名老年人入住;鎮街道層面,引入民辦醫療機構入駐服務,與鎮街道衛生院簽訂合作協議,開設緊急救治和康復指導綠色通道;村社區層面,通過簽約社區責任醫生,由居家養老服務照料中心與衛生服務站開展合作,對轄區內老年人提供上門巡診、健康咨詢、測量血壓等服務,已與75個社區照料中心簽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