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江西省在全國首創“財園信貸通”融資新模式,探索出一條助力中小企業可持續發展的新道路,在企業、銀行和政府之間搭建起高效可靠的融資新渠道。南昌市抓住機遇,立足本市中小企業實際,迎面而上,多措并舉,扎實推進南昌市“財園信貸通”,三年來取得了豐碩成果。截至2016年12月31日,南昌市通過“財園信貸通”模式,累計發放貸款156.44億元,惠及全市中小微企業3311戶次,有效緩解我市中小微企業融資難的問題,實現全市實體經濟的平穩增長和可持續發展。
“三年磨一劍”,市場叫好又叫座
“財園信貸通”不但解了企業的燃眉之急,更為企業的做大做強提供了有力的資金支撐,銀行則拓寬了業務,增加了收益,二者共同“反哺”全市經濟,得到市場的認可,成為經濟發展的引擎。
按照“先點后面”的推行思路,南昌市“財園信貸通”于2013年首先將南昌市高新技術開發區、南昌經濟技術開發區、小藍開發區、安義工業園和進賢工業園五個園區納入;2014年將昌東工業園、長堎工業園兩個園區納入;2015年起將支持區域從7個園區內的企業擴大至全市14個縣區的園區內外企業,達到了全覆蓋。
在運行模式上,采用政府安排專項資金與銀行合作和融資模式,為幫助企業獲得1年期以內、1000萬元以下流動資金貸款,規定貸款風險保證金由省財政與縣區(園區)按1:1比例籌集,并存入合作銀行,合作銀行承諾按不低于保證金的8倍安排貸款額度,向中小微企業提供貸款。在“財園信貸通”的支持下,一些有發展潛力的企業簽訂了新項目、擴大了生產規模,甚至走上了上市融資的道路。
2014年南昌市“財園信貸通”放貸總額26.83億元、惠及中小企業726戶;2015年放貸總額55.64億元、惠及中小企業1136戶;2016年放貸總額73.97億元,惠及全市中小微企業1449戶,放貸規模不斷擴大,惠及面越來越廣。根據統計,2016年“財園信貸通”已放貸企業納稅合計29億元,同比增長23%,三年累計納稅達37億元。2016年已放貸企業營業收入達1668億元,同比增長約39%,三年累計營業收入達1911億元。
借助“財園信貸通”,位于南昌市高新技術開發區的江西尚通科技發展股份有限公司,成功在“新三板”掛牌。2015年年底,該公司通過“財園信貸通”申請到了貸款500萬,解決了流動資金困難問題,改善了資金周轉速度,保障了技術研發,擴大了生產規模,加速了產品的銷售,最終促使公司2016年新投入的兩個產品收入達到5.2148億元,全年銷售額比上一年增長5倍多,合并繳納各項稅收775萬元,增長了1.13倍,收入及納稅皆創下該公司創立以來最高記錄。
同樣因為“財園信貸通”而鼓足了勁發展的企業還有南昌市鄱陽湖農牧漁產業發展股份有限公司,這是一家水產品生產加工企業,2015月獲得“財園信貸通”貸款1000萬元用于擴大規模,2016年底,其銷售收入從2015年的8308萬元提高到9058萬元,納稅額從549萬元提高到593萬元,并于2016年2月成功掛牌新三板。
南昌市正味貿易有限公司主要經營全國各地特色名優產品,作為大型供應商,對資金的需求十分巨大,資金一直是制約企業發展的主要瓶頸。了解到該企業的實際情況,2015年南昌市經濟技術開發區為該企業辦理了300萬元的“財園信貸通”,2016年又將“財園信貸通”的額度提高到1000萬元。有了資金的助力,該公司2015年度銷售額達1.2億元,較2014年增長 22 %,2016年度銷售額 1.5億元,較2015年度增長25%,目前正在進行股份制改造并計劃登陸新三板。
多方位推進,服務、獎勵送到“家”
有了好的政策更需要好的貫徹執行,“財園信貸通”不是躺在桌上的“紅頭文件”,而是南昌市市委、市政府重點關切的要事。為了讓縣區(園區)和銀行都充分“動”起來,讓“財園信貸通”的“旁觀者”轉變為參與者,南昌市做足了功夫。
一方面,南昌市把“財園信貸通”工作放在全市高度,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多次作出重要批示,組織召開工作推進協調會,對“財園信貸通”工作進行專題調度,為縣區(園區)、合作銀行、市直有關部門和中小微企業“牽線搭橋”。
另一方面,南昌市在推進“財園信貸通”工作時,堅持以服務為導向,轉變角色意識,做好企業和銀行的“服務員”。全市各縣區(園區)“財園信貸通”工作均采取送服務上門的模式,每月縣區(園區)“財園信貸通”領導小組辦公室組織財政部門、業務主管部門和合作銀行實地走訪企業,了解企業基本生產經營情況,向企業詳細解讀“財園信貸通”的優惠政策,使得三方溝通渠道暢通、信息共享,關系密切。
位于南昌市高新技術開發區的南昌貝歐特醫療設備有限公司負責人黃宇峰就是這樣在家享受到“財園信貸通”上門服務的。黃宇峰介紹到,公司是專業生產醫療器械的股份制公司,2013年公司由于經營狀況好,業務擴大,訂單增加,急需一筆資金購置設備,而根據公司以往的貸款經驗,銀行貸款程序復雜,條件苛刻,貸款額度較小,公司一籌莫展,沒想到園區了解到我的情況后,第二天就帶上銀行和財政部門的工作人員到公司實地調研,順利與南昌市建設銀行高新技術開發區支行進行了融資對接,在抵押擔保條件不足的情況下,首次便以“財園信貸通”的模式成功融資500萬元,公司得以擴大生產。
此外為減輕各縣區(園區)財政保證金的壓力,充分調動各縣區(園區)的工作積極性,南昌市對各縣區(園區)的“財園信貸通”工作實行“以獎代補”,按縣區負擔保證金的20%予以獎補,已累計撥付“以獎代補”資金8750萬元。為調動合作銀行積極性,制定了南昌市駐昌銀行機構參與“財園信貸通”考核獎勵辦法,對合作銀行按照各自參與“財園信貸通”發放貸款量占全市“財園信貸通”放貸總量的權重進行考核,給予一定獎勵。市場有需求,業務有收益,政策有獎勵,“財園信貸通”激發了合作銀行的積極性,僅江西銀行從2014年至2016年底,就累計放貸900戶,金額45.6214億元,實現授信總額500萬以下“財園信貸通”貸款分支行審批,做到貸款需求當日響應,一周內審批辦結的高效運轉。
嚴把風險關,織好制度的“籠子”
三年來,南昌市“財園信貸通”貸款累計不良率僅為0.6%,是全省各設區市的最低水平。而2017年1月10日銀行業年度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12月底,我國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為1.81%。南昌市“財園信貸通”能夠維持如此低水平的不良貸款率,首先得益于不斷健全的風險防控和貸后管理制度。
在源頭上,南昌市“財園信貸通”堅持嚴格的授信政策準入條件及“財園信貸通”貸款企業基本要求,從源頭上防控風險,筑牢第一道防線。
嚴格貸后管理,由“財園信貸通”協調領導小組結合本地實際,建立貸后企業管理工作制度,明確各成員單位工作職責,細化各項措施,收集分析貸款企業的動態信息情況,每月定期召開由各相關部門參加的貸后企業管理工作會議,共同協調“財園信貸通”企業貸后管理工作。
財務方面,建立企業財務快報制度,貸后企業從獲得貸款的當月起,需使用網報平臺按月報送報表,按要求填報“財園信貸通年度決算”報表,未按要求連續上報財務快報的企業,將不納入“財園信貸通”下一年度企業推薦范圍;銀行方面,實行主辦銀行制度及抽貸報告制度,合作銀行要對“財園信貸通”企業進行貸款變動必須事先向“財園信貸通”協調領導小組報告,列入當月貸后管理會議紀要。
在風險代償方面,實施風險預警制度,如貸款期間合作銀行發現企業發生欠息、貸款逾期或資金賬戶異常情況,或者通過貸后管理會議發現企業發生重大異常變化,可能導致貸款無法按期償還時,召開協調領導小組會議,分析企業情況,研究處理應對措施,并在15個工作日內將具體措施報送省財政廳。
對出現異常情況的貸款企業,采取“剛柔并濟”的處理方式。比如對于資金鏈條斷裂但有挽救希望的企業,企業承諾歸還模式,通過擔保資金、銀行轉貸、續貸的方法解決;對于涉案涉訴,企業主失信失聯,參與非法集資,違反法律法規等情況,確定無法恢復生產的企業,按照相關協議賠付風險補償金,及時止損或追償損失。
南昌市“財園信貸通”是突破傳統中小企業貸款模式和政府幫扶形式的創新之舉,在實施上從“想干”、“敢干”到“能干”,不斷完善,惠及多方。讓企業得到實實在在的資金幫助,解決發展困局的同時助推合作銀行的業務增長,并為經濟發展注入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