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記者從21日舉行的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上獲悉,截至3月20日24時,全國累計報告接種7495.6萬劑次。目前國內附條件上市的4款疫苗都經過政府主管部門審查批準,安全、有效,公眾可以按照所在省區市的統一安排盡快接種疫苗。
發布會指出,目前我國國內疫情防控總體保持良好態勢,但是仍要更精準、更有效地進行防控,確保不出現規模性反彈。按照現有的生產安排來看,全年的疫苗產量完全可以滿足全國人民的接種需求。
國家衛健委疾控局一級巡視員賀青華表示,關于不同企業生產的疫苗是否可以疊加或替代接種的問題,仍需要更多研究。并將在研究結果出來以后,根據研究結果提出明確的政策措施。目前,疫苗研發單位也在加快推進研發,在臨床試驗取得足夠安全性、有效性數據以后,將大規模開展60歲以上老年人群的疫苗接種。目前,附條件上市的4款疫苗在說明書中對接種禁忌有明確界定,不建議對疫苗所含成分過敏、血管神經性水腫、呼吸困難、患有癲癇或其他神經系統疾病、有格林巴利綜合征病史的人接種新冠疫苗。妊娠期和哺乳期的婦女也不宜接種新冠疫苗。
中國疾控中心免疫規劃首席專家王華慶說,在接種后如果發現懷孕,基于目前新冠疫苗的特性和以往使用疫苗的經驗,不建議采取特別的醫學措施,例如終止妊娠,他建議這部分人群要做好孕期隨訪和定期檢查。
王華慶介紹,目前監測到的不良反應主要包括局部和全身反應。局部的不良反應包括如疼痛、紅腫、硬結的情況,這些無須處理,會自行痊愈,全身的不良反應包括如頭痛、乏力、低熱的情況。他介紹,當前接到的不良反應報告為疑似不良反應,也就是說,屬于懷疑和疫苗有關的反應。后續,針對較為嚴重的不良反應將繼續開展調查,通過補充調查、了解接種史、疾病情況等,再由專家組做出診斷。
“不管是從臨床試驗研究的結果,還是緊急使用的研究結果,上市后監測的結果來看,新冠疫苗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和既往已用的上市疫苗同類品種相比,結果類似,沒有出現異常情況。”王華慶表示,總的來說,疫苗的作用是讓大多數人產生保護力,建立免疫屏障,其預防重癥的效果更明顯。從國外目前已用的疫苗上市評估結果來看,打完疫苗之后,確實有一小部分人出現保護失敗,我們將對失敗的個別案例進行研究和調查。
發布會還提出,當前,國內低風險地區持健康通行“綠碼”,在測溫正常且做好個人防護的前提下可有序出行,各地不得擅自加碼。
(據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