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以來,面對新冠肺炎疫情沖擊和復雜的內外部形勢,建信人壽堅決貫徹中央精神,堅守服務國計民生的立業初心,貫徹監管機構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質效的要求,不斷完善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發展功能,助力實體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發揮社會“穩定器”,全力支持疫情防控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國內一些行業企業受到沖擊,建信人壽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時,積極落實人民銀行等五部委出臺的30條舉措和銀保監會提出的12項金融戰“疫”要求,推動國家相關政策落實,發揮市場“穩定器”作用。
疫情期間,很多企業有資金方面的需求。公司了解到徐工集團發行的疫情防控債主要用于武漢火神山醫院、雷神山醫院等抗疫醫院、隔離或備用病區和應急病房的建設,建信人壽第一時間與建設銀行聯動,為疫情防控全力提供金融支持,參與債券一級市場發行投標,中標面額9000萬元,達到了公司單期債券的上限,占該期債券發行量的30%。此外公司還積極認購抗疫國債。公司通過認購疫情防控債、抗疫國債,合計投入資金約6億元。
湖北是新冠肺炎疫情受影響最嚴重的地區,一些當地企業在做好省內民生物資保障、支持醫院建設外,還積極設置隔離安置點,為抗疫捐資捐物。在湖北最艱難的時期搭把手、拉一把,幫助當地企業早日全面步入正常軌道,建信人壽通過信托計劃向湖北當地企業投放資金23.2億元,助力湖北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
為支持中小微企業和生活服務業在短期內加快復蘇,疫情期間公司對外營業的投資物業給予承租的中小租戶、商鋪一定的租金減免,與企業共度難關,幫助他們渡過難關。
服務實體經濟發展,助推經濟轉型
建信人壽積極發揮保險資金優勢,堅持“好區域、好行業、好客戶、好項目、好風控、好價格”原則,精準支持科技自立自強、先進制造、民營企業、小微企業、綠色發展等重點領域發展。
建信人壽深度挖掘交通、物流、能源、水利、市政、舊改及“兩新一重”等領域投資機會。今年以來,公司通過支持棚戶區改造,帶動城市環境改善,為促進生產生活、就業、養老等社會問題的解決投放資金10億元,支持地方特色產業、科技產業發展投放資金20億元。2020年建信人壽參與國家戰略政策投資余額約557億元,涉及基礎設施行業領域項目達220個。
為支持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壯大、服務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補短板”,國家發改委和建設銀行共同發起設立了國家級戰略性新興產業基金(戰新基金),重點向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新材料、生物、新能源汽車、新能源、節能環保和數字創意等八大領域提供資金支持。建信人壽作為戰新基金的基石投資人,率先認繳30億元份額,助力核心技術自主創新能力、推進我國產業結構升級、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此外,公司參與投資由財政部、眾多資產管理機構設立的國家制造業轉型升級基金,幫助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術、電力裝備等領域的成長期、成熟期企業發展。
推進普惠金融業務 賦能美好生活
普惠金融業務是落實中央部署的政治任務,是服務國家戰略、服務社會民生的責任擔當。作為國有保險公司,建信人壽著力服務國家、服務人民,服務小微企業。公司加大對小微企業員工福利和金融風險的關注,2020年開發普惠專屬產品,為近10萬戶小微企業主累計提供風險保額超2200億元。公司通過中國保險業產品扶貧投資基金,甘肅、貴州、寧夏等經濟落后地區債券投資等形式,將資金用于小微企業幫扶、落后地區幫扶等領域,2020年共投放資金12.5億元。
建信人壽還致力于打造滿足老百姓健康養老需求的專業保險服務平臺,通過開發養老保險產品及配套服務,建立新型康養模式。公司及子公司參與投資設立康養科技公司,擬搭建“互聯網+大健康+保險資管”的康養生態綜合服務平臺。
在“后疫情時代”,建信人壽將繼續推動保險產品與服務創新,推進數字化經營,發揮保險資金優勢精準滴灌實體經濟,為“十四五”開好局,以優異成績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