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來,作為我國乳業龍頭企業,伊利提出的“黨建引領、產業帶動、精準發力、全面脫貧”十六字方針,將產業扶貧作為扶貧體系的重要抓手,在內蒙古、甘肅、寧夏、河北等多地陸續投建產業基地,探索出了“產業基地精準扶貧”的新模式,帶動500萬養殖從業者走上了脫貧致富的道路。
憑借在脫貧攻堅行動中的優秀表現,伊利得到來自政府和社會各界的贊譽和表彰。前不久,全國脫貧攻堅先進集體及個人表彰大會在北京隆重舉行,伊利成為全國乳品行業唯一入選“全國脫貧攻堅先進集體”的企業。
發展特色產業 探索精準扶貧
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位于大青山南麓土默川平原腹地,正是“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中的敕勒川。雖然有著壯美自然風光,但由于歷史、地理等因素,土默特左旗全旗建檔立卡貧困人口一度占全市貧困人口總數的20%以上。
2019年,伊利集團黨委組織了10個黨支部與土默特左旗10個村黨支部簽署黨建共建協議,圍繞產業扶貧興農、技術扶貧興農、文化扶貧興農開展了幫扶與共建。伊利規劃的青貯種植收購產業扶貧項目幫助農民增收致富,當年就為農戶創造收益約1000萬元。當地村民說:“有了伊利的幫助,我們再也不用為青貯的銷路發愁了。”土默特左旗在前年勝利脫貧摘帽,當地群眾從與奶牛養殖相關的工作崗位中獲得穩定收入,真正做到了脫貧不返貧。
伊利不僅強化黨建引領,推動黨建工作與扶貧工作深度融合,而且深知發展產業是實現脫貧的根本之策。2019年底,伊利在土默特左旗境內傾力打造“伊利現代智慧健康谷”,項目建成后,僅核心啟動區預計就將帶動至少2400億元的產業鏈經濟貢獻值,提供直接就業崗位約6萬個。通過發揮龍頭企業的帶動作用,伊利不僅直接助力當地精準扶貧,更為接下來的鄉村振興貢獻了可持續性力量。
促進產業興旺 推進鄉村振興
土默特左旗的脫貧故事,是伊利“產業基地精準扶貧”模式的樣板之一。一直以來,伊利深入各個貧困地區,注重在甘肅武威、寧夏吳忠、河北張北、黑龍江林甸等地的產業布局。
武威市涼州區是甘肅省典型的“插花型”貧困縣,在這里,伊利投資約21億元建設“武威伊利綠色生產及智能制造項目”,輻射帶動相關產業6000人就業。在去年12月,該項目正式投產,武威市委書記柳鵬表示,“從項目簽約到建成投產只用了不到兩年時間。該項目的建成為推動我市經濟結構根本性調整、融入新發展格局、實現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吳忠市是寧夏脫貧主戰場之一,2010年以來,伊利在吳忠累計投入超過30億元建廠,精準幫扶當地6000家養殖戶;在國家級貧困縣黑龍江林甸,伊利投資約23億元建設我國東北和華北地區最大的高端液態奶生產基地,年均納稅額近1.8億元,新增就業約3000人……投資性脫貧,從貧困源頭注入活水,伊利的“產業基地精準扶貧模式”正帶動更多的群眾走上小康之路。
未來5年伊利將持續投入300億,扶持上游奶業發展,充分發揮產業鏈龍頭引領作用,直接帶動更多農牧民增收致富,不斷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助力鄉村全面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