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財經2月23日訊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于2021年2月23日(星期二)下午4時舉行新聞發布會,請民政部部長李紀恒,副部長唐承沛、高曉兵、王愛文、詹成付介紹民政事業改革發展情況,并答記者問。
以下為發布會實錄:
記者:據統計,5-10年后,全國第一代獨生子女將進入中高齡,我國將迎來一波養老照護浪潮,養老服務接受更大挑戰和考驗。我們了解到,近年來部分地區探索發展了“家庭養老床位”這種新養老服務方式,請問民政部對此有何看法?“家庭養老服務床位”能否為解決我國養老問題提供助益?
民政部副部長 高曉兵:謝謝你提出這么好的問題,相信這也是老百姓非常關心關注的問題。目前養老服務方式主要有三種:居家養老、社區養老、機構養老,大多數老年人還是更愿意選擇居家養老。但是隨著老齡化程度的加深,隨著失能老人的增多,家庭養老遇到了照料精力、時間以及專業能力的挑戰,也出現了家有一位失能老人,就會拖垮一個家庭的現象。針對這些問題,在“十三五”期間,民政部和財政部共同在203個地區進行了居住社區養老的改革試點,在改革中涌現出很多符合基層實際的好做法,其中就有家庭養老床位這么一個創新舉措。所謂的“家庭養老床位”是指以養老機構為依托,以社區養老服務中心為支點,把養老機構專業化的養老服務延伸到家庭,對家有失能老人的家庭進行適老化改造、專業護理、遠程監測等養老服務,極大地緩解了家庭養老的難處,受到了廣大老年人的好評。
家庭養老床位的創新是在“居家社區機構養老相協調”的指導思想下產生的創新舉措,各方面都取得了好的成效。就老年人來說,首先是節省了機構養老的床位費,同時得到了機構養老的專業服務,還可以在自己熟悉的環境當中受到專業化的服務。從養老服務的供應方來說,節省了機構養老要進行的建設和土地的費用,有關的試點城市發現,當達到一定規模以后,投入一個家庭養老床位的費用是投入一個機構養老床位的1/5。以江蘇省南京市為例,近一兩年他們發展了6000張家庭養老床位,相當于建設了50個中等規模的養老院,這個效果是可想而知的。說到這里,大家一定會感覺這是未來發展的一個重要方向,我們也是這么看的。但是不是所有的上門服務都叫家庭養老床位,也不能盲目發展,它需要有相應的足夠支撐。下一步要制定家庭養老床位的規范標準,把它納入養老服務監管范圍,還要很好地布局養老服務機構作為支撐點,并出臺政策來支持家庭養老床位建設,這樣才能夠有效地服務家庭養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