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假期剛過,陜西省留壩縣武關驛鎮松樹壩村村民薛秀英就帶著她的“小伙伴們”來到十多公里外的白家店村給種植大戶丁山接種食用菌。
去袋、消毒、打孔、接種、覆膜……小隊5人配合默契,流水作業,又快又準。沒一會兒,地上就碼起了半人高接種好的菌棒。“我們正月初五就動工了,這部分干完,小丁的2.5萬棒香菇就能全部接種完畢。”薛秀英說。
丁山也是為了今年出菇能夠趕在香菇高價期,賣個好價錢,連過年都扎在大棚里:“專業的事還是交給專業的人來做,服務隊的效率高、接種成活率高,等于節約了成本,而且口碑也不錯,交給薛秀英我放心。”
薛秀英告訴記者,小隊一天接種1.2萬棒,每棒0.15元,人均一天能掙400元左右。
隨著留壩縣食用菌產業蓬勃發展,不少農戶都盯準了食用菌這個香餑餑。接種作為不可或缺的一環,需求量越來越大。松樹壩村決定組建專業的服務隊伍,按件計酬、多勞多得。經過培訓,服務隊隊員很快上手,接種成活率在95%以上,干出了名氣,不少農戶、基地搶著與服務隊簽單。
“最早只有冬菇,這幾年又發展了夏菇,這樣一年四季都有活兒,根本閑不下來。”薛秀英說,去年僅她這一隊每人都有兩三萬元收入。
為了保障質量、效率,薛秀英改進了工作方法:“一個棒打3個孔,以前都是一人直接負責一排,現在則打亂放置順序,避免了由于個人失誤造成整排菌棒壞掉的情況。”同時,他們還會回訪。
如今,松樹壩村4支食用菌產業發展服務隊均按照現代企業的經營理念和市場化的管理方式運行,去年4支隊伍累計裝袋、接種320余萬棒,收取服務費50余萬元,隊員人均增收2萬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