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假期剛結束,十三屆全國政協常委、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第十一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主任達久木甲就開始忙碌了。
“涼山州17個縣市中只有3個通高速公路。通組路、入戶路、旅游景區道路、產業園區道路累計還有1萬多公里尚未修建。教育、醫療等諸多短板依靠當地自身力量也難以補齊。”他表示,這次他將圍繞“接續推進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這個主題準備提案和建議,內容將包括支持涼山建設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示范區;支持脫貧地區加快建設致富路、旅游路;支持脫貧地區加快鄉村產業發展;加大對民族地區脫貧后教育發展支持力度;支持民族地區醫療健康事業發展;促進民族地區各渠道就業等。
達久木甲是一名土生土長的大涼山彝族干部。2020年,他掛牌督戰涼山州美姑縣的脫貧攻堅工作。“粗略算了一下,去年一共去了16次美姑,有52天扎在扶貧一線。去年11月,美姑摘掉了‘貧困帽’,我聯系的兩個重點貧困村也順利退出了貧困序列。”他說。
達久木甲不僅關注家鄉,足跡還遍及其他少數民族地區。他到過西藏自治區調研脫貧攻堅工作,也到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調研普及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情況。通過走訪易地搬遷群眾,他提出了大力扶持產業發展、鼓勵發展勞務經濟、增強社會保障能力、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等建議。圍繞接續推進全面脫貧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他提出了推動“黨建扶貧”向“組織振興”提升、“生態扶貧”向“生態振興”提升、“文化扶貧”向“文化振興”提升、“人才扶貧”向“人才振興”提升、“產業扶貧”向“產業振興”提升等系列建議。(吳光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