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議推進相關立法修法工作,提高應對突發重大公共衛生事件的能力水平;聚焦電動自行車安全問題,推進相關立法工作;建議完善配套政策,減輕全面二孩生育養育負擔……
去年,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召開期間,廣東代表團共向大會提交建議526件,涉及醫療、教育、生育政策等民生熱點話題。又近一年兩會時,全國人大代表們提出的這些建議辦理情況如何?昨日,記者從省人大常委會獲悉,國家相關機關已經對代表們提出的“好聲音”進行了答復。
我們一起來看看代表們交出的履職“成績單”。
關鍵詞:公共衛生
答復:及時推進立法工作,為人民群眾生命安全打造法律保障
去年發生的新冠肺炎疫情,成為新中國成立以來發生的傳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圍最廣、防控難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也是代表們關注的焦點。
“針對新冠肺炎等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除了要進一步加強疫情防控工作,還要從法律機制上完善重大疫情防控舉措,從而健全國家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提高應對突發重大公共衛生事件的能力水平。”全國人大代表肖勝方認為,這次公共衛生事件也暴露出《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存在的不足,建議對其進行修訂。
比如:《應急條例》關于“層層上報”“逐級審批”式的報告機制,會直接影響對突發事件的應急響應速度。對此,他建議增設中央與地方之間的信息直通機制,避免因分級管理、逐級上報的機制影響對突發事件的響應速度。
肖勝方提交的建議不僅詳列了修法12條理由,還逐條提出修訂建議。對此,國家衛健委在答復中表示,全國人大常委會、中央依法治國委已對《傳染病防治法》等9部公共衛生領域相關法律的立法修法作出部署。目前,關于《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的修訂也在積極推動中,“在相關法律修訂中,將積極參考吸納代表建議。”
同時,在立法過程中,將充分吸收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積累的寶貴經驗,切實彌補暴露出的短板和不足,精心對現行法進行健全完善,為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打造堅強的法律保障。
關鍵詞:夫妻合休產假
答復:全面論證夫妻合休產假的可能性和操作性
全面二孩政策實施以來,全國的出生人口和出生率卻在下降。在育齡婦女人數大規模減少和家庭生育意愿下降的背景下,如何提高生育積極性、減輕二孩家庭生育和養育負擔?
全國人大代表張紅偉認為,造成我國生育率下降的原因包括看護成本高、養育成本高、房價高等。對此,他建議,完善相關生育保障制度與措施,延長產假、陪護假和哺乳假,每年給予3周歲以下子女夫妻雙方共同育兒假;同時,切實減輕育齡夫婦撫養孩子的負擔,實施生育、養育補助計劃,降低生養成本;在全國大力新建幼托中心,為0-3歲的孩童提供免費的普惠性服務;加大監管力度,切實保障女性平等就業機會等。
對此,國家衛健委等單位答復稱,將聯合相關部門,切實解決家庭生育養育子女的后顧之憂,加強母嬰設施建設,推動建立托育服務標準規范體系。“下一步,我委將繼續抓好優化生育相關工作,協調相關部門完善配套設施,減輕群眾生育養育負擔。”
同時,全國人大代表林勇連續兩年提出“夫妻合休產假”相關建議。國家衛健委答復:將會同相關部門開展專題研究,全面論證夫妻合休產假的可能性和操作性。同時,在爭取實現夫妻合休產假的基礎上,適時推動延長產假。
關鍵詞:異地就醫
答復:力爭今年底,在全國基本實現門診費用跨省直接結算
隨著全國醫療保險參保覆蓋面的不斷擴大,全國人口流動性越來越大,異地就醫直接結算問題越來越突出。針對異地就醫報銷難、墊支負擔重等廣大群眾看病就醫的難點問題,全國人大代表楊緒松等10位代表提出“推進跨省異地就醫門診費用直接結算”的建議。
他建議,在國家層面上,完善異地就醫結算平臺的建設,建立跨地區溝通協調機制,加強頂層設計,統一標準,統一流程、統一結算方式。同時,先簡后難,分步實施,分步推進異地就醫門診費用直接結算。
對此,國家醫療保障局答復稱,2020年5月,國家醫療保障信息平臺中的跨省異地就醫管理子系統正式切換上線,已為全國參保人住院費用跨省直接結算提供高效、穩定的服務。除住院服務外,跨省異地就醫管理子系統還接入了京津冀異地就醫門診結算,支持身份證、醫保電子憑證等多種就醫介質;提供小程序、醫保服務 APP 等多種備案渠道;提供問題協同、信息共享等功能,實現系統內消息快速傳遞和問題實時跟蹤。“下一步我們將不斷完善和優化跨省異地就醫結算子系統功能,更好地為參保人員跨省異地就醫服務。”
在分步推進異地就醫門診費用直接結算方面,國家醫療保障局表示,下一步將繼續完善跨省異地就醫住院費用直接結算管理服務,穩妥有序推進門診直接結算試點工作。擬會同財政部盡快制定推進門診費用跨省直接結算試點文件,穩步擴大門診結算試點省份、試點城市和聯網定點醫療機構數量,力爭2021年底,在全國范圍內基本實現門診費用跨省直接結算。
關鍵詞:電動自行車安全
答復:加快推進修法工作,并推進超標車逐步淘汰
電動自行車為群眾生產生活帶來便利的同時,也伴隨著管理難、安全事故多等問題,特別是超標電動自行車存量大,非法加裝、改裝、不按車道行駛,違反交通信號燈行駛、逆向行駛、無牌無證、占用機動車道等交通違法行為日益突出。
全國人大代表孫建國舉例:佛山市2016年至2019年期間,共發生涉電動自行車一般程序交通事故754宗,死亡177人,分別占全市事故總量的13%、占死亡人數總量的11.3%。“電動自行車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已經成為公安交管乃至整個社會民生的難點、痛點。”
對此,他建議通過加強法律監管,加強電動自行車總量宏觀調控,并建立綜合治理機制等方法,強化電動自行車交通安全管理。
公安部在回復中表示,目前正在配合國家立法機關修訂《道路交通安全法》,擬增加電動自行車駕乘人員佩戴安全頭盔要求,并進一步明確嚴禁不符合國家標準的電動自行車上道路行駛。
下一步,公安部將加快推進《道路交通安全法》修訂工作,并繼續加強與相關部門協作,嚴格執行電動自行車新國標,推動電動自行車新車配備安全頭盔,推進超標車輛逐步淘汰退出。同時,加快推進電動自行車登記上牌,嚴查嚴管電動自行車道路交通違法行為。目前,全國已有24省份對電動自行車登記上牌作出規定,并對1.3億輛電動自行車進行登記上牌。
此外,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將進一步加強電動自行車強制性產品認證管理,嚴查生產企業無證生產、超出強制性產品認證范圍生產、不按新國標生產、不按強制性產品認證證書生產、假借出口名義生產違標車輛、非法改裝電動自行車等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