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財經2月8日訊(記者 賈玉靜)“今年早申結果出來了,我們佩格思的SAT學員中有一個錄取了耶魯、一個斯坦福、一個哥大、一個賓大、六個芝加哥大學、十一個牛津和六個劍橋……”談及剛剛過去的早期申請季,彭懿對學員錄取結果如數家珍。作為佩格思教育(Pegasus)的創始人,今年是他在教育教學領域深耕的第九個年頭。這一年,盡管中國留學市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頗為動蕩,佩格思依舊有超過30%的SAT學員早在提前申請階段就提早實現了名校夢,被美國TOP-30和英國G5名校錄取——“不出意外的話,等到2021年4月的常規申請結果揭曉,這個比例會像往年一樣達到80%左右。”
在北京的本科留美教育培訓領域,佩格思和彭懿的名字廣為人知。2012年,從北京大學英語系畢業兩年的他,帶領幾位北大英語系的同門走上了創業之路,創立了專注SAT和TOEFL教學的教育機構——佩格思(Pegasus),Pegasus是希臘神話中的希望之神,也是靈感的源泉,佩格思的使命就是激發學子們的靈感、點燃學子們留學的希望。九年來,本著"成就學員、務實創新、對結果負責"的教學理念,佩格思已幫助數千名學員突破SAT和TOEFL高分,順利進入海外名校就讀。據不完全統計,彭懿帶過的入讀哈佛大學的學生已經有6名、耶魯有9名,入讀8所常青藤大學200多名。
眾所周知,海外留學中,標化成績(SAT和TOEFL)是基礎。九年來,彭懿最大的體會是教學需求的“更新迭代”,特別是在SAT培訓領域。“老實說,SAT培訓這個細分領域,站在塔尖上的高水平機構早就不是泛新東方時代的那些大型機構,精品培訓機構才是高水平學生的首選。”彭懿如是說。他相信,只有佩格思這類精細打磨教學的機構,才能夠真正助力中國留學青年的學術體驗,為他們成長為中西貫通的精英貢獻力量。
首創“SAT閱讀文本分析法”突破學生閱讀瓶頸
作為業內一線的SAT閱讀講師,彭懿有大量擁躉,在英語教學上頗有一套,其首創的“SAT閱讀文本分析法”已幫助大量考生突破閱讀瓶頸,被芝加哥大學錄取的Tony就是其中一員。
“其實我本人從來沒去過佩格思北京本部,所有的課都是隔著時差在網上進行的。”據Tony講述,之后的兩三個月他一共上了不超20節課,便迅速建立了快速準確的答題思路。“我在NMH高中階段英文閱讀速度很慢,每晚需要花兩個多小時才能讀完規定45-60分鐘量的英語閱讀作業,總覺得時間不夠。但是跟彭老師學習后,他會教給你很多方法和技巧,并以此入手快速解題,幫助我突破了做題所產生的慣性思維,大幅提升。”Tony在接下來的SAT考試中取得了自己滿意的成績——1580分(滿分1600)。
在佩格思,像Tony一樣的考生比比皆是,據彭懿透露,佩格思成立九年,學員已遍布公立中學國際部、國際學校和美高,年授學員數量約200-300人,SAT平均分1520分以上(滿分1600)、老版SAT學員的平均分在2250以上(滿分2400),TOEFL平均分也超過了112分(滿分120分)。
即便大量學員通過佩格思的培訓后實現了標化成績質的大幅提升,彭懿依然謙虛地認為,學生的好成績老師的功勞最多也只占一半,在他看來,好的老師與優秀的學生本身就是良性正循環。“主動找到我學的學生通常本身就比較優秀,我只是通過幫助他們建立與SAT閱讀相關的思維框架、閱讀方法,加上把自己教研與教學中總結的知識體系傳遞過去。”
彭懿告訴記者,設計課程的時候,他往往把自己想象成學生,幻想如果初高中的自己如果去上SAT或TOEFL課,如何才會有更好的體驗和成效,以此來確定佩格思的教學方式和調性。在他看來,對學習有興趣的孩子本身是有足夠強的語言學習能力的,單純的“題海戰術”并不符合青少年的智力發展傾向,應培養他們對知識體系的認知和思維框架的習慣,也就是說挖掘并善加利用學生的“元學習能力”或者說“聰明勁兒”。
在佩格思,學生跟彭懿更像是朋友。很多學生在申請季結束后,會跟彭懿申請留在佩格思當助教,幫助學弟學妹們的成長。
“學院派”風格打造高水平教研團隊
精耕細作的教學方式導致佩格思注定不能像大規模培訓機構一樣“廣撒網”式招生,對此彭懿顯得十分佛系。
“好的師資本身就具備一定稀缺性,我還是相信把課教好了,才能通過師生之間的紐帶促進業務的良性循環。”身為佩格思創始人,彭懿首先把自己定位成“教書匠”。為了實現“成就學員、對結果負責"的教學理念,彭懿一方面堅持“培優”的招生取向,另一方面嚴守“牛師帶牛娃”的機構定位,嚴格篩選團隊,全部聘請和培養科班出身的專業教師,打造實力雄厚的高水平師資隊伍。
“以SAT教學和教研團隊為例,佩格思自成立以來,核心教師都是北大英語系科班出身,部分教師從北大英語系畢業之后也有赴劍橋哈佛等深造的經歷,在同行之中‘學院派’風格明顯。他們英語專業素質過硬、綜合學習能力強,同時自身的學習經歷又讓他們相比于外教而言,更能在教學中站在學生的角度換位思考,真正幫學生解決問題。”據彭懿介紹,佩格思不僅提供SAT課程本身的全面講授,還會落實到學生英語閱讀能力的綜合提高,比如會在課上課下指導學生進行專門的精讀訓練。“我從來不認為以能力提升為導向的教育方式和應試是相反的——至少在SAT閱讀考試中,‘高能力’幾乎必然帶來‘高分數’,這一點毫無疑問。”
“我們要做的就是把課教好,幫助學生建立思維框架、掌握閱讀方法、實現成績突破。學員的成績提高后,再通過他們之間口碑相傳,自然而然就有了生源。”彭懿坦言,佩格思團隊均為“學院派”出身,書生氣重,正因如此,即便教育培訓行業已深陷營銷大戰,佩格思的經營風格依舊是“等客上門、深耕教學”。
然而,酒香不怕巷子深,即便從未做過品牌宣傳,佩格思依然憑借教學成果轉化的口碑效應,每年都吸引大量學生慕名而來,特別在本科海外留學神校——北師大實驗中學國際部,彭懿有著眾多擁躉。
后疫情時代線上線下兩手抓
2020年,疫情影響和政策變化雖然打亂了不少準留學生的留學節奏,但并未影響對絕大部分人的留學決策。
據QS公布的《新冠疫情如何影響全球留學生白皮書》調查數據,全球留學生中超半數表示留學計劃受到疫情影響,其中中國留學生受到影響的人數最多,占比66%。在這些受影響的留學生中,近半數決定推遲留學計劃,少部分同學決定更改留學國家,但確定取消留學計劃的人數占比不足10%,其中中國留學生決定放棄留學的占比最少,僅為4%。
“疫情雖然對留學市場和教育機構造成較大沖擊,從宏觀來看影響并不大,只是微觀上個體差異比較顯著。”彭懿分析稱,由于SAT考點紛紛關閉,部分未參加考試或尚未取得理想成績的2021屆留學生成為了受疫情影響最嚴重的一屆。據他了解,不少準留學生因此放棄美本申請轉而申英,但他并不建議這樣做,而更為推薦“英美雙申”、或以美國為主要方向的同時“多國混申”。“首先,美國的優質教育資源最為集中,任何一個世界大學綜合排名系統中,美國的優秀級高校數量都具有壓倒性優勢。其次,從對于國際學生的歡迎度以及畢業后留洋工作的角度而言,美國的友好程度也相對更高,尤其是理工科、計算機專業,獲得工作簽證的機率也更大。”
談到新冠年留學生的“網課大學”現象,據彭懿觀察,頂尖的美國大學除了網課之外,其實提供了更多樣的選擇:比如康奈爾大學圣母大學等給中國學生提供了Go Local選項,可以在北大清華等國內名校完成學業過渡;而耶魯大學斯坦福大學等則鼓勵學生通過Gap Year的方式在社會中充實自我。
據了解,新冠肺炎爆發初期,佩格思的教學工作100%轉為線上。隨著疫情逐步得到控制,線下課程逐步恢復,也依托于往年積累的聲譽和口碑,去年暑期已經恢復50%,秋季則恢復至70%-80%的程度。彭懿認為,對于教育培訓行業而言,網課始終不能完全替代線下教學。“畢竟學習是一個綜合的過程,在一切其他條件不改變的情況下,線下教學肯定更有利于信息傳輸和人際互動。”
談及后疫情時代的教學計劃,彭懿表示,佩格思也要不斷精進線上教學體系。“雖然錄制的網課可以反復聽,但一堂課時長往往要2、3個小時,導致學員重聽的積極性和效率其實還是不夠高,所以我們接下來計劃截取課程精華進行重點編輯,以便提升學員的學習效率。”
客觀地講,海外留學的剛性需求并未消減,彭懿和佩格思為培養更多年輕精英的夢想還在繼續。在這條道路上,注定越來越多的精品培訓機構涌現,也注定有更多的中國學子在海外名校學習成長,報效祖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