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記者 王琛
淄博市一家飼料生產企業,是當地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能為規模化養殖場提供專業化產品和管理技術的服務性集團公司,已獲得國家知識產權局授權的一系列飼料技術發明專利。
2016年,該企業新建了幾條生產線,急需拓展銷售規模,滿足新增生產線造成的短期內產能過高的窘境。但是,由于該公司下游客戶以農戶居多,采用預付款或者先款后貨的結算模式,一些農戶短時間內無法拿出太多資金。
“齊商銀行作為淄博市本土銀行,能獲取到許多‘第一手信息’,了解到該企業的情況后,我們及時上門進行靶向營銷。”齊商銀行客戶經理孫棟棟介紹說,長期以來,齊商銀行以“中小企業主辦行”為目標定位,不斷探索以小微金融和農村金融為主的普惠金融建設,以“農業產業鏈條”和“科技金融”為突破口,融合大數據和供應鏈,批量為小微、涉農企業及農戶提供定向融資服務方案。
經過幾番調研,齊商銀行為該企業量身定制了供應鏈金融方案——以該飼料企業為核心企業,由核心企業自上至下進行貸款產品模式宣傳和推廣,并提供產業鏈交易數據,農戶或者經銷商主動向企業提出貸款融資意向。
記者了解到,該方案以核心企業提供的長期交易數據為主要授信依據,開拓了養殖戶的銀行融資渠道。同時,鑒于不同養殖戶不同的養殖情況及資金回籠情況,該方案采取靈活還款的方式,在一年期限內充分集合養殖戶的資金情況量身定做還款方式,極大降低了客戶的還款壓力。而對于該企業來說,有效擴大了其營銷效果和銷售渠道,增加了企業現金流。
“雖然看似普通,但是與其他供應鏈金融產品相比,我們最大的區別便在于風控手段。”孫棟棟說,一般的供應鏈項目中產品流形成閉環,資金在閉環中流轉,只要控制好核心企業的風險就可以控制整個供應鏈。然而本次供應鏈項目的突出特點是現金流開放,因此,由核心企業提供的長期交易數據就成了齊商銀行了解企業的關鍵。
銀行人員在考察業務尤其是異地業務時對農戶缺乏人品、人脈情況、生活作風等軟信息的有效獲取,而長期交易數據就可以讓銀行對農戶和經銷商進行更全面的用戶畫像。同時,在該項目中,農戶考察是由銀行客戶經理、核心企業銷售數據以及與企業農戶實際交往的銷售經理共同進行的,這就極大彌補了銀行人員在考察異地業務時存在的軟信息難以獲取的短板。“由企業業務經理推薦上來的農戶如果發生了違約,該業務經理將會承擔一定責任,從而有效控制了其信息提供的真實性和審慎性,使銀行人員的信息獲取更加高效和真實。”孫棟棟說。
數據顯示,該供應鏈項目截至目前已發放385筆20796萬元,未出現一筆信貸資金逾期和違約的情況,實現了“銀行-核心企業-核心企業上下游小微企業/農戶”多方共贏的局面,有效帶動了當地“三農”經濟發展。
據了解,借助金融科技的力量,齊商銀行目前已將大部分農貸業務轉向了線上,以更高效的業務模式、更直接的服務渠道、更強力的風控手段去服務更多的農業企業和農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