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北京廣渠路東延工程雛形初現,沿線居民們費解地、失望地發現,這條號稱是造福京東地區人民的重點工程,竟然接二連三地在許多地方與他們的基本需要背道而馳:不但沒有增加新的方便過街的設施,反而將原有的便民路口和紅綠燈一個個拆除了。
更有甚者,在地鐵八通線果園站正南側,竟然建設了一座所謂的監控中心建筑,不左不右,不前不后,專門擋在翠屏路與地鐵站連線的正中間,硬生生地堵住大片居民區通往地鐵站的道路。不僅擋路,連視線也遮擋。堵路也罷,障目也罷,居民卻連繞路都實現不了。一方面將障礙建筑占地范圍擴大、在東側繼續圍地增建一座東西長的停車場;另一方面,施工過程中拆毀的過街路口和紅綠燈,遲遲不予恢復,致使每天成千上萬的上班族過馬路提心吊膽。
在楊莊丁字路口,類似的障礙性建設再度上演,不僅不恢復原來的過街路口和紅綠燈,而且還在馬路中心設置齊胸高的隔離欄,致使一街之隔如同國界,咫尺之間如同天涯。
廣渠路東延工程,是北京市為建設城市副中心而進行的大型配套交通工程,它從東四環開始,先用高架橋通過朝陽區,再用地下隧道穿越通州城區。對于通州城區居民來說,地下隧道建設并不是像修地鐵那樣在地下挖洞,而是在原有的通朝大街和運河大街上開膛破肚、從地面往下挖,建好隧道以后再恢復地面道路。這樣的建設不僅道路被拆毀、人車出行受阻,而且機械噪音和震動幾乎晝夜不息,成人常常無法入睡,老人幼兒受到驚嚇,還有環境臟亂,晴天塵土飛揚迷眼,雨天淤泥污水沒腳。如今,無數居民在忍受了多年后,至今沒有擾民補償也罷,行路權也被剝奪了,恢復的地面道路卻遠不是原來的模樣,別說綠地和樹木能否全部復原,就是馬路本身,也變成一堵“高墻”,生生將兩旁的交通隔斷。這到底是為什么?
筆者試圖通過百度了解情況,發現這個工程還有另外一個稱呼是廣渠路快速路工程。“快速”二字似乎道出了規劃者制造城區南北隔離的理由。但這有必要嗎?地下已經有隧道了,加上朝陽段的高架路,一路沒有一個紅燈,據說開車全程只需15分鐘,還不夠快嗎?城市道路難道是高速公路?長安街都沒有快速化,東單西單都沒有封閉南北交通,建國門復興門也沒有將二環路斬斷,甚至連六部口、南池子、南長街這樣的“毛細血管”,都從沒人想過要與長安街隔離,為什么要單單在通州制造這樣的“隔離”?
在這里,本應優先考慮的居民的利益和訴求,偏偏被擱置到最次要的位置。既然是為民辦事,那為什么不將人流較多的狹窄公交站臺智能化擴建?每天洪流一般的上班蟻族,正常過街步行設施為什么不及時恢復?寥寥數十人的監控中心,為什么非要建在阻擋大片居民上班必經之地的馬路中央?一方面是渴望雪中送炭,另一方面是追求錦上添花,城市建設為什么不能真正做到便民利民為民?
通過廣渠路東延工程,可以看出城市規劃建設與人民群眾的意愿之間,遠不是理所應該的那么吻合。許多明明看起來完全不應該犯的錯誤,在現實中常常出現。
此外,具體規劃人員以及施工人員是否盡職盡責也值得追探。比如廣渠路東延工程建設的路口,有的竟然與現有道路不接茬。即便規劃錯誤,施工單位難道就不該反映、不該修正?一點小小的意見都不敢提,為難居民出行這樣大的問題,又該作何論處?
規劃者手中的一支畫筆,好比一只頗有權力的魔杖。規劃圖紙上的任何細微瑕疵,在實際執行中必將造成顯著的損失。任何一點率性而為,必將傷害無辜居民的合法權益。體現“人民城市為人民”的宗旨,真的很難嗎?無非是多聽從民意、多體察民心,多從廣大人民群眾的立場出發而已,無非是將心比心而已。在利益權衡和取舍之間,只要一視同仁對待各群體利益,在這個基礎上追求效率,就不會出現權力與權利的錯位、資源與使用的悖反等結果。
具體到廣渠路東延工程,希望規劃建設單位傾聽民意,將心比心,有承認錯誤和糾正錯誤的勇氣,并且深刻總結其中的教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