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記者張衡報道 1月23日提請北京市第十五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審議的《關于北京市2020年預算執行情況和2021年預算(草案)的報告》(以下簡稱“預算報告”)顯示,2020年,北京市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5483.9億元,下降5.7%,略好于調整后的年度預期目標;初步預測,2021年,全市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3%以上,一般公共預算支出安排6785億元,增長0.1%,在全力做好民生保障工作的同時,聚焦支持經濟高質量發展。
北京市財政局新聞發言人韓杰表示,2020年,面對嚴峻的收入形勢,市、區各部門多渠道挖潛增收,推動財政收入呈現降幅收窄、逐步回升的態勢。2021年,隨著經濟回穩向好,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不斷涌現,為財政收入增長提供了有利基礎。但是目前疫情在全球范圍內蔓延,經濟下行壓力仍在持續,經濟運行不確定性增加了財政增收難度,同時考慮2020年存量資產處置等一次性非稅收入增收措施難以持續,預計收入形勢較為嚴峻。綜合考慮全市經濟發展、物價變動預期及經濟運行的不確定性增加等情況,初步預測全市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3%以上。
預算報告顯示,2021年,北京市在支出安排上突出精打細算、厲行節約、有保有壓。一方面,進一步落實過緊日子要求,壓減一般性支出、強化成本控制、提升資金效益;另一方面,調整支出結構,加大對民生領域和重點項目的財政保障力度。在2021年市級的主要支出科目安排上,教育、社保、節能環保、城鄉社區等民生領域支出安排“只增不減”;一般公共服務、“三公經費”等政府部門常規履職性支出“只減不增”,科技、文化體育與傳媒等與科創中心、文化中心、冬奧籌辦等重點工作直接相關的支出增長較快。
其中,教育領域安排373.5億元,主要是落實國務院教育投入“兩個確保”要求,推進教育均衡發展等;社會保障和就業領域安排203.4億元,主要是深化養老服務綜合改革,完善多層次的社會保障體系建設等;衛生健康領域安排210.3億元,落實首都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三年行動計劃,穩步提高全民健康素養等;城鄉社區領域安排198.5億元,落實市委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的要求,提高城市治理效能等;科學技術領域安排346.9億元,落實中央、市委以科技創新為發展引擎工作部署,加快推進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