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隴縣:精準發力讓麥子變得更香--人民扶貧頻道--人民網
在隴縣固關鎮茍家溝村村民茍改艷家,只見院墻上潔白的瓷磚一砌到底,庭院式房檐臺上堆滿了剛收回來的小麥,屋內三室一廳一衛一廚,收拾得干干凈凈。茍改艷今年49歲,她和兒子、婆婆一起生活,過去是村里的貧困戶。茍改艷說:“過去住的是土坯房,山上種麥,種得多、收得少。自從搬出深山,干啥都方便,不但住進了新房,我還能在家門口的工廠上班,有了穩定的收入,多虧扶貧好政策!”
如今在隴縣,像茍改艷這樣的貧困戶已有2502戶1萬余人挪出“窮山窩”,被安置在18個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集中安置率達92.37%。 據了解,目前隴縣已完成投資5億多元,在城關鎮、固關鎮、八渡鎮等10個鎮建成18個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其中有6個樓房化安置點、12個庭院式安置點。
易地扶貧搬遷工作基本結束后,隴縣以“三排查三清零”(排查政策落實,脫貧任務清零;排查存在問題,整改任務清零;排查長效機制,漏點短板清零)為契機,緊鑼密鼓、集中力量,加快推進舊宅基地騰退復墾,做到應騰盡騰、應拆盡拆、應復盡復,植樹綠化,恢復生態。目前,舊宅基地已全部騰退復墾。
“讓搬遷群眾‘樓上居住、樓下就業’,是幫助他們脫貧最直接、最現實的方法?!彪]縣人社局局長曹大革說,縣上抓住蘇陜協作項目建設機遇,對新建和改建社區工廠所需的資金,從蘇陜協作專項資金中落實70%,各涉及村經濟合作組織負責落實30%;社區工廠每吸納一名貧困勞動力就業,且簽訂不低于一年期限勞動合同的,給予工廠1000元的一次性崗位補貼;社區工廠吸納貧困勞動力人數不低于員工總數1/3的,對其生產經營場地租賃費、水電費,按不超過實際支出額50%的標準給予補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