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適應償二代實施后的實際情況,銀保監會近日修訂發布了《保險公司償付能力管理規定》(以下簡稱《管理規定》)。與此前的文件相比,修訂后的《管理規定》最為重要的變化在于明確了償付能力監管的三支柱框架體系。
三項達標方可“過關”
具體來看,在三支柱框架體系下,第一支柱為定量監管要求,即通過對保險公司提出量化資本要求,防范保險風險、市場風險、信用風險三類可資本化風險;第二支柱為定性監管要求,即在第一支柱基礎上,防范操作風險、戰略風險、聲譽風險和流動性風險四類難以資本化的風險;第三支柱市場約束機制則是在第一支柱和第二支柱基礎上,通過公開信息披露、提高透明度等手段,發揮市場的監督約束作用,防范依靠常規監管工具難以防范的風險。三支柱相互聯系,共同作用,構成保險業完整的償付能力風險防范網。
依據此前規定,保險公司償付能力充足率不低于100%即視為償付能力達標。但隨著三支柱框架體系確立,保險公司償付能力監管指標也隨之擴展為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風險綜合評級三項。其中,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用來衡量保險公司高質量資本的充足情況,不得低于50%;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衡量保險公司資本的總體充足情況,不得低于100%;風險綜合評級則代表保險公司總體償付能力風險(包括可資本化風險和難以資本化風險)的大小,不得低于B類。保險公司的上述三項指標均符合監管要求,方才視為達標,其中任一指標不符合監管要求,即為償付能力不達標公司。
數據顯示,2020年三季度末,納入會議審議的178家保險公司平均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為242.5%,平均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為230.5%。人身險公司、財產險公司、再保險公司的平均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分別為236.5%、267.6%和321.6%。98家保險公司風險綜合評級被評為A類,73家保險公司被評為B類,5家保險公司被評為C類,1家保險公司被評為D類。
強化險企主體責任
保險公司是償付能力管理的主體,《管理規定》也進一步強化了保險公司償付能力管理的主體責任,包括要求保險公司建立健全償付能力風險管理的組織架構、建立完備的償付能力風險管理制度和機制、建立償付能力數據管理制度和機制;制定三年滾動資本規劃等。
此前發布的《中國保險業風險評估報告2020》認為,利率下行將會使壽險公司的凈利潤和償付能力承受一定壓力。中國社會科學院保險與經濟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向楠在對《金融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利率下行拉低了保險業投資收益,而負債成本由于定價黏性等原因不會同等下降,令壽險公司凈利潤與償付能力充足率承壓。《管理規定》中負債評估所用折現率曲線的期間大為縮短,將會使利率的變化更及時地反映在償付能力充足率上,以提示險企承保決策中的風險。同時,《管理規定》要求對所有非基礎資產進行穿透,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讓保險公司的利率風險暴露出來。”
此外,《管理規定》還要求保險公司應當每季度公開披露償付能力季度報告摘要,并在日常經營的有關環節,向保險消費者、股東、潛在投資者、債權人等利益相關方披露和說明其償付能力信息;監管部門應當定期發布保險業償付能力總體狀況、償付能力監管工作情況等信息。“通過完善公開信息披露、提高透明度等手段,有助于防范公司粉飾業務、掩飾利差損風險。”王向楠表示。
區別對待“不及格”險企
面對償付能力未能過關的險企,監管部門將會采取哪些措施?《管理規定》明確,對于償付能力不達標的公司,監管部門應當根據其風險成因和風險程度采取針對性的監管措施。
具體來看,對于償付能力充足率不達標的公司,《管理規定》將監管措施分為必須采取的措施和根據其風險成因選擇采取的措施。必須采取的措施包括:監管談話;要求保險公司提交預防償付能力充足率惡化或完善風險管理的計劃;限制董事、監事和高級管理人員的薪酬水平;限制向股東分紅等。除上述必須采取的措施外,監管部門還可以根據其償付能力充足率不達標的具體原因,采取責令增加資本金、責令停止部分或全部新業務、責令調整業務結構、限制增設分支機構等措施。對于采取上述措施后償付能力未明顯改善或進一步惡化的,監管部門依法采取接管、申請破產等監管措施。記者注意到,近日,安心保險因償付能力嚴重不足被銀保監會采取多項監管措施,其中就包括停止接受車險新業務。
銀保監會有關部門負責人還表示:“對于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和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達標,但操作風險、戰略風險、聲譽風險、流動性風險中某一類或某幾類風險較大或嚴重的C類和D類保險公司,監管部門應根據風險成因和風險程度采取監管措施。”
需要注意的是,償付能力對險企業務的影響還將在資產端有所體現。例如,銀保監會此前發布的《關于優化保險公司權益類資產配置監管有關事項的通知》顯示,保險公司的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是劃定險企權益類資產投資比例檔次的重要依據。王向楠表示:“權益投資的市場風險較大,其在償付能力管理中有充分的評估。權益投資還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潛在戰略風險和聲譽風險,這在第二支柱定性監管要求中有較充分的應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