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李娜 實習記者 王婷妍 報道
繼2020年6月4日煙臺市監察委員會發布公告稱,煙臺市再擔保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煙臺銀行原行長)石學東涉嫌嚴重違紀違法,目前正接受煙臺市紀委監委紀律審查和監察調查后,此事于近日有了結果。
2021年1月20日,12309中國檢察網發布《招遠市人民檢察院提起公訴的原煙臺銀行行長石學東受賄、違法放貸款一審審判》。公告顯示,日前,由煙臺招遠市人民檢察院提起公訴的原煙臺銀行行長石學東涉嫌受賄罪、違法放貸罪一案經法院一審判決,以受賄罪、違法發放貸款罪合并判處石學東有期徒刑十三年六個月,并處罰金人民幣七十萬元。
據了解,這并不是煙臺銀行第一例高管貪污落馬。煙臺銀行自成立以來,共有四人擔任過董事長職位,然而除了現任董事長之外,前三位董事長均被查。
而煙臺銀行在高管頻頻落馬的情況下,其發展情況和盈利能力也受到了一定影響。
煙臺銀行原行長被審判
1月20日,12309中國檢察網發布《招遠市人民檢察院提起公訴的原煙臺銀行行長石學東受賄、違法放貸款一審審判》。公告顯示,日前,由煙臺招遠市人民檢察院提起公訴的原煙臺銀行行長石學東涉嫌受賄罪、違法放貸罪一案經法院一審判決,以受賄罪、違法發放貸款罪合并判處石學東有期徒刑十三年六個月,并處罰金人民幣七十萬元。
2020年6月4日,煙臺市監察委員會消息,煙臺市再擔保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煙臺銀行原行長)石學東接受紀律審查和監察調查。
此后,"煙臺紀檢監察"微信公眾號于2020年8月25日發布消息稱。經查,石學東違反政治紀律,對抗組織審查;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和廉潔紀律,違規收受禮金;違反組織紀律,不按規定報告個人有關事項、在職工錄用中為他人謀取利益并收受財物;違反廉潔紀律,違規從事營利活動、為親屬經營活動謀取利益。利用職務上的便利為他人謀取利益并收受財物,涉嫌受賄犯罪;違反國家規定發放貸款,數額特別巨大且造成特別重大損失,涉嫌違法發放貸款犯罪。
"煙臺紀檢監察"還表示,石學東身為黨員領導干部,嚴重違反政治紀律、中央八項規定精神、組織紀律、廉潔紀律和國家法律法規,并涉嫌受賄、違法發放貸款犯罪,且在黨的十八大后不收斂、不收手。石學東喪失理想信念,背棄初心使命,性質嚴重,影響惡劣,應予嚴肅處理。依據《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監察法》等有關規定,經中共煙臺市紀委常委會會議研究并報中共煙臺市委批準,決定給予石學東開除黨籍處分;由煙臺市監委給予其開除公職處分;收繳其違紀所得;將其涉嫌犯罪問題移送檢察機關依法審查起訴,所涉財物隨案移送。
石學東于2014年3月11日被山東煙臺銀保監分局核準煙臺銀行行長任職資格。煙臺銀行2019年年報稱,石學東同志不再擔任本行黨委副書記,不再推薦石學東同志擔任本行董事、行長職務。
高管頻頻落馬
據了解,這并不是煙臺銀行第一例高管貪污落馬。煙臺銀行自成立以來,共有四人擔任過董事長職位,然而除了現任董事長之外,前三位董事長均被查。
公開資料顯示,1997年9月至2001年10月,煙臺銀行第一任董事長于行成于行成先后13次非法收受他人財物共計折合人民幣29萬余元,2003年5月被判處有期徒刑12年。
其后接任的第二任董事長莊永輝曾卷入一起轟動一時的"煙臺銀行票據案"。2012年2月,時任煙臺銀行勝利路支行行長的劉某寧將4.36億元的巨額銀行承兌匯票取走后外逃。事發后,煙臺市成立專門小組查辦此案,時任董事長莊永輝、副行長李永平、小企業貸款部負責人趙俊義等30余人或落馬或被調查。
在2013年1月的煙臺"兩會"上,時任煙臺市人民檢察院檢察長的李建新作檢察院工作報告時曾提到,該院"依法查辦了煙臺銀行原董事長莊永輝、原副行長李永平等涉嫌特大受賄和貪污、挪用公款案"。
2012年6月煙臺銀行臨時股東大會決定正式免去莊永輝董事長一職。此外,大會還審議增補三位新董事,分別為董事長葉文君、行長孫才厚,以及恒生銀行首席風險官鄧鼐斌。
而"臨危受命"的新任董事長葉文君并沒有選擇擔負起自己的職責,反而選擇了前兩任董事長的道路。
2019年7月,葉文君涉嫌嚴重違紀違法,接受紀律審查和監察調查。2019年12月,經中共煙臺市紀委常委會會議研究并報中共煙臺市委批準,決定給予葉文君開除黨籍處分,按規定取消其相應退休待遇;收繳其違紀違法所得;將其涉嫌犯罪問題移送檢察機關依法審查起訴,所涉財物隨案移送。
近年盈利乏力
公開資料顯示,煙臺銀行時1997年11月經中國人民銀行總行批準,在煙臺市區12家城市信用社基礎上組建成立的地方性股份制商業銀行。注冊資本26.5億元。
被查的原行長石學東2016年曾表示:"我們希望能用三年時間躋身全省城商行前五名,用五年時間位列前三名。"2019年就是第三年了,煙臺銀行卻不盡人意。截至2019年末,該行的各項指標及數額均低于同規模同行業的銀行。
截至2020年9月末,煙臺銀行資產總額1103.67億元,較年初增長6.29%;負債總額1041.84億元,較年初增長6.6%;凈利潤1.88億元,同比下滑2.59%;營業收入16.18億元,同比增長8.38%,可謂增收不增利。
據該行歷年財報顯示,該行近三年盈利乏力。2017年凈利潤4.65億元,而2018年凈利潤2.05億元,較2017年下滑55.92%;2019年凈利潤2.06億元,較2018年增長0.49%,稍有增長,但遠不及2016年的4.67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