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館藏的眾多珍貴歷史文物中,讓我印象最為深刻的是兩張泛黃的書信,它們作為國家一級文物,向觀眾講述著軍民魚水的深切情誼。
1927年8月3日,南昌起義的第三天,繁忙的國民黨江西省黨部收到一萬銀元捐款。這在當時可是一筆巨款。是誰這樣慷慨捐贈,雪中送炭呢?
原來,起義前夕,中共江西省委成立了一個左派群眾組織——江西民眾慰勞前敵革命將士委員會,其中一位負責人叫朱大楨。起義當天,他迅速發動南昌群眾為起義軍捐款捐物,并將募集到的一萬銀元送到了國民黨江西省黨部,交給了負責人黃道和羅石冰。這時的國民黨江西省黨部是以共產黨員為核心的國共合作組織,黃道和羅石冰均為共產黨員。收到捐款后,他們當即為朱大楨開出收條:“今收到貴會慰勞革命將士捐款壹萬元正”。
然而,捐款的故事并沒有就此結束。第二天,黃道、羅石冰將這筆慰勞款轉交給第11軍、第20軍政治部后,又給朱大楨寫了一封信:“逕啟者昨日收存貴會轉來之慰勞捐款已由本會黃道、羅石冰兩常委分別送交十一軍與二十軍兩政治(部)主任領收代為分發矣”,告訴他錢款已經送交了。
“收條”和“回信”看似簡單,卻意義非凡?!笆諚l”不僅是起義部隊軍費來源的證明,更是南昌民眾對這支人民軍隊的深切情誼;而“回信”則說明早期的共產黨員已經有了非常嚴格的紀律,體現了他們嚴謹細致、有始有終的工作作風。(南昌八一起義紀念館講解員 周 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