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騰汽車聯席首席執行官丁清芬在致本報的來函中,不僅對過往的創業經驗和教訓進行了總結思考,而且表達了化危為機、推動拜騰重回賽道、在新一輪造車競賽中迎頭趕上的決心與自信,值得期待。
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浪潮,催生了一大批造車新勢力。從特斯拉到蔚來,從蘋果到百度,這些造車新勢力通過軟件定義汽車,把互聯網的理念、效率和激情帶入汽車業,在極大豐富用戶體驗的同時,也推動了自身在資本市場的估值躍升。不過,也有一些造車新勢力,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提前出局。
作為曾經的四大造車新勢力之一,拜騰從誕生到停擺,再到重回賽道,一方面折射出了創業和造車的艱難,另一方面也凸顯其對夢想的執著與堅韌。此次與富士康簽約,意味著拜騰打開了化危為機的新窗口。
然而,面對汽車產業大變局,拜騰要想真正反敗為勝,還需要在造車競賽中穩扎穩打,實現創新突破。因為汽車不僅是資金密集型的行業,更是一個技術密集、周期漫長的高壁壘行業。經過100多年的發展,汽車產業已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產業運行邏輯和規律。對此,造車新勢力應有清醒的認識和深刻的理解。
同時,作為改變世界的機器,汽車又是各種先進技術的集大成者,總是通過最新技術的應用,不斷推動著產品的進化與迭代。如果企業不能通過創新,突破和掌控關鍵核心技術,不僅很難推出令人“眼前一亮”的產品,相反還有可能被人“卡脖子”。尤其對于新創車企來說,首款產品的“第一印象”,更是決定著企業的“生死存亡”,容不得半點閃失。
還要看到,當前越來越多用戶已不再滿足車輛本身的機械功能,而開始追求物理產品之外的消費體驗。從產品驅動到用戶驅動,這是汽車企業經營理念的重大轉變。因此,如何通過強化創新,給用戶提供超越期待的體驗,也是拜騰在趕超中需要破解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