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寒,二十四節氣中的最后一個節氣,此時,天氣寒冷到了極點。此時,有一味以“冬”為名的至鮮山珍——冬筍,卻悄然萌動,嶄露頭角、綻放生機。于是,冬令食補菜單上就多了一道養生珍饈。
冬筍為毛竹冬季生于地下的嫩莖,顏色潔白,質地細嫩,味道比春筍、鞭筍鮮濃許多,且營養豐富,清熱解膩。中華食筍史源遠流長?!皣L鮮無不道冬筍”,因“與其搭配食物中無論葷素,皆可調和,菜中之筍與藥中之甘草,同是必需之物,有此則諸味皆鮮。”
食冬筍應季為要,趁筍一離土盡快烹制。如此,才算吃到真正的冬日至味。故大寒時節,正是吃冬筍的最佳之時。尤其是在陰雨連綿、潮濕寒冷的冬日里,吃上堪稱“金衣白玉,蔬中一絕”的冬筍,就是對江南人最大的安慰。
冬筍生于竹鞭、隱于地層,保持著與塵世隔絕的純凈。而挖冬筍是一項技術活,有許多技巧講究,須得有經驗的竹農才能判定它藏身何處,否則會空手而歸。挖的時候,需小心謹慎,切忌蠻力,要用鋤頭輕輕刨開表土,沿著筍尖外圍挖,不然就可能將冬筍挖斷甚至挖爛。一旦挖出,拂去泥土,可見筍殼金黃。剝去層層筍殼,筍肉便微微泛出淡青色。生長于不同土壤的筍,品質也不盡相同,尤以黃泥筍味鮮肉嫩,爽脆清甜,質量最佳。
浙江富陽作為竹鄉,冬筍自是一大特產。挑選時,一看外形,棗核型為好,即兩頭小中間大,可食率高;二掂分量,重優于輕。富陽本地冬筍筍體粗壯,狀似線陀,“殼薄肉嫩、切片不碎”,做羹佐肴,味甲諸蔬,素享盛名,曾被列為貢品。雖價格略高,但人們還是青睞有加。
冬筍吃法很多,可葷可素,可湯可菜。無論是在何種冬季食制中,那白靈靈的面貌和脆生生的口感都令人叫絕,落到湯品菜肴如冬筍雞湯、冬筍排骨湯等,口感也格外鮮嫩美味。冬筍富含多種蛋白質和氨基酸,適合搭配肉類烹飪。筍尖嫩,爽口清脆,適合與肉等其他食材同炒;筍衣薄,柔軟滑口,適宜與肉禽同蒸或煲;筍片味甘肉厚,與肉品燉食最美味。
冬筍與臘肉更是絕配。富陽人常吃的冬筍燉咸肉,因兩種食材的精彩搭配而成為家常菜的經典。做這道菜,無須太多技巧,只要把冬筍切成滾刀塊,用沸水焯除澀味,后與腌肉放入瓦煲,添以姜絲、黃酒辟腥即可。關鍵是燉的時間要長,所謂“火候足時湯自美”。筍片的鮮美被臘肉的濃烈激發,愈發馨香滿口,筍片微微的澀味被臘肉醇厚的油分包裹,變得不再嗆口,卻又恰好中和了臘肉的油辛。當燉好的湯漾起了濃郁的乳白色,油膩即被神奇地化解,閃爍的油星浮在上面,立刻有了活潑的生機。輕舀一勺湯汁細嘗,濃鮮四溢,食欲大開。
出鍋裝盤,筍片脈絡清晰、嬌艷欲滴,臘肉紅白相間、油亮豐盈,兩者相得益彰。這樣一道菜,自是當仁不讓擱在桌中央,不僅是因其好味道,更是因其好彩頭:新年節節高。
不過,筍雖甘美,卻滑利大腸,無益于脾,有“刮腸篦”的俗稱,假如吃不得法,食用過量,冬筍就會變成“冬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