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陜西日報
2020年12月14日,在秦嶺腹地的鳳縣河口鎮陳家岔村半山坡上,一座白墻灰磚的新房子很是耐看,房前屋后家禽成群,屋內家具時興、干凈整潔。這是2018年危房改造戶高建軍的新家。
“低矮的土坯房我住了40多年,娃上學、媳婦身體也不好,除了打零工家里再也沒有別的收入,房子老舊漏雨,也只能修了又修,蓋新房對我來說比登天還難,也成了我多年來的一塊心病。如今,70平方米兩室一廳的新房還有獨立的衛生間和洗澡間,客廳那叫一個敞亮,確實把我的心病給治了。”說起新房子,高建軍像有說不完的話。
高建軍是鳳縣實施農村危房改造的普通一戶。鳳縣地處秦嶺南麓,山大溝深,群眾普遍獨居,少有集中居住,居住的房子也多為20世紀70到80年代的土坯房,年代久遠。危房居住的對象大多數是家庭經濟困難、老弱病殘的困難群眾,住上“安全房”成了他們一直以來的心愿。
自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鳳縣堅持整體推進與精準到村到戶相結合、多方支持與農戶自身奮斗相結合的原則,實施建檔立卡貧困戶等四類重點對象農村危房改造459戶。“住房安全有保障是脫貧攻堅的核心任務,是實現‘兩不愁三保障’的硬指標,我們嚴格執行政策標準,不折不扣地讓每一個農村危房戶住上安全房。”鳳縣農村危房改造負責人羅強說。
記者了解到,鳳縣在實施農村危房改造過程中,以《農村危房改造脫貧攻堅三年行動方案》為導向,全縣9個鎮66個行政村在專業技術人員的指導下,認真執行農村危房改造扶持政策和技術標準,在質量安全上實現了鎮村常態化安全監督檢查和縣住建局派出全縣巡回檢查的雙重把關,最終不但讓像高建軍這樣的貧困戶住上了安全房,也為孤寡的困難群眾找到了更好的安身之處。
在位于鳳縣留鳳關鎮三岔村的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入戶采訪中,77歲的五保戶唐吉華正坐在自己的新房里一絲不茍地畫著畫。2016年,唐吉華被識別為建檔立卡貧困戶,2019年通過農村危房改造,他住進了25平方米的新房,2020年,他還順利脫貧。“感謝黨和政府,現在我住上了新房,看病也不要錢,村干部還經常來看望我,好日子讓我這個老漢趕上了。”唐吉華說。
鳳縣在實施農村危房改造過程中,對所有竣工驗收合格的危改戶及時兌付補助資金,目前已經兌付1321.25萬元。
32歲的楊軍也是農村危房改造的受益者。以前楊軍的家在留鳳關鎮三岔村的半山腰上,母親去世早,他與父親一直生活在山上,居住的土木結構房子因年久失修,經常是天上下大雨,屋里下小雨。現在,楊軍家是漂亮的一層半樓房。作為2017年三岔村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新建的房子,楊軍父子建新房后拿到了4.8萬元的農村危房改造補助資金,并且于2017年順利脫貧。“以前,我從山上下來到采石場上班得一個來小時,現在新房就在三岔街道,我上班不到半個小時就到了。我還沒結婚,有了這個新房,就有了和人家談對象的底氣了。”楊軍說。
2020年,在農村危房改造政策引導下,鳳縣實施建檔立卡貧困戶住房安全鑒定5159戶,徹底完成農村危房改造565戶,圓了1504名群眾的安居夢。(記者 田若楠 通訊員 馮雪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