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紙貴”的典故眾所周知:西晉都城洛陽,因人們爭相傳抄文學家左思的作品《三都賦》,而造成紙張供不應求,導致紙價上漲。洛陽紙貴是一種經濟現象,其經濟學的本質是當一種商品的需求大增而供給跟不上時,商品價格就會上漲。2020年剛剛走過,讓我們來回顧2020年“洛陽紙貴”的投資邏輯的表現。
2020年是非常特殊的一年,不得不提疫情相關產業。首先在年初,隨著新冠疫情相繼爆發,口罩的需求由此爆發。而口罩主要原材料熔噴布的產能釋放要慢于口罩生產線的擴產速度,熔噴布很快進入原料緊缺期。隨著富士康等超千家企業加入口罩生產大軍,口罩生產進入加速階段,熔噴布的緊缺加劇。最終導致熔噴布價格接連上漲,由原來的每噸2-3萬元,逐漸上漲至10萬元/噸、20萬元/噸、30萬元/噸,最高到70萬/噸,相關股票在短短3個月內漲幅超過3倍。但是,石化企業再度新增投資熔噴布的生產線,隨后新增供給會逐步釋放,事實上4個月后,熔噴布從最高70萬/噸降到3.6萬/噸,下跌95%。事實告訴我們,“洛陽紙貴”的投資邏輯必須關注供給瓶頸的消失。
另一個很好的例子是光伏玻璃。我們知道,受益于國內國外雙重利好政策的影響,光伏行業2020年表現超預期。國際上,歐盟委員會擬提高2030年碳排放目標,從40%提高為60%;中國政府提出2030年左右達到碳排放的峰值,2060年實現碳中和。2020年全球光伏裝機總量估計可達125GW,其中中國占42.5GW左右,國內同比增幅顯著。由于在國內新增玻璃產能需要報批,所以光伏玻璃的產能可理解為供給瓶頸。光伏裝機量的增長導致光伏玻璃供不應求,2020年光伏玻璃價格大幅上漲,光伏玻璃龍頭企業股價年內上漲超過200%。
我們預期2021年依然會有不少行業板塊可能會出現“洛陽紙貴”式的投資機會。
首先,鋰電池的上游原料。原先,消費電子是鋰電池的最大需求來源,這方面的增速沒有之前那么高了,但是依然有增長。現在,電動汽車需要的動力鋰電池在爆發式增長過程中。未來,對儲能鋰電池的需求預期也將爆發。不管終端產品品牌的競爭格局如何,譬如A品牌的技術突破或者成功的營銷策略可能會削弱B品牌的銷售,但總的宏觀消費對鋰電池原料的消耗是實際存在的。同時,鋰電池產業鏈各細分領域的集中度已經相對較高,所以我們相對看好鋰電池的龍頭、隔膜的龍頭、電解液的龍頭。如果鋰鈷等上游資源的開采增長速度跟不上總需求的增長,鋰鈷價格可能出現持續上漲。所以,我們同時相對看好生產碳酸鋰、氫氧化鋰的龍頭企業,以及有鋰礦、鈷礦的優勢資源企業。
其次,是半導體硅片及相關產業。由于受汽車電子、通信、消費電子、光伏產業、計算機等各行業的需求拉動的影響,2021年全球半導體硅片出貨量大概率將呈現明顯上升趨勢,然后供給增長有限。由于半導體硅片行業處于半導體產業鏈的上游環節,在半導體行業景氣上升階段,行業利潤水平將呈現上升趨勢,反之則將呈下降趨勢。我們看好國內少數掌握8英寸半導體硅片量產技術的公司,同時看好能為半導體硅片生產過程提供關鍵材料或者易耗品,譬如光刻膠、拋光材料等的公司。去年年底,封測大廠日月光宣布將調漲2021年第一季封測平均接單價格5~10%,以應對IC載板價格上漲等因素導致的成本上升,以及客戶強勁需求導致產能供不應求的情況。全球封測價格水漲船高,投資者可以積極關注國內的半導體封測龍頭的投資機會。
第三,消費電子相關產業。這里要強調一下,消費電子產品,以iPhone為例,其生產和消費是有強階段性(不同于傳統的季節性)的。譬如2020年9月推出新機型,其上市后的幾個季度將是銷售高峰期,如果銷量超預期、備貨不足,就會出現加單現象,這時往往會暴露出某些電子元器件的產能不足而導致價格出現上漲。前面我們已經提到全球半導體產業目前已處于供不應求的局面,如果2021年某些消費電子產品出現爆款,那很可能會在某些供應鏈環節加大瓶頸的壓力。2020年,“洛陽紙貴”的事實發生在液晶面板上,2021年“洛陽紙貴”可能發生在手機CMOS、也可能發生在PCB、MLCC、甚至是普通的電感電容元器件上。但只有密切跟蹤消費電子市場動向,才能抓住趨于臨近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