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 李慶國 王芳)《北京市常態化疫情防控社區(村)工作指引》(以下簡稱《指引》)日前正式出版發行,首批印刷10萬冊,已下發至全市所有社區、村。《指引》由北京市黨的建設研究所會同北京市衛生健康委、北京市疾控中心等單位及專家學者參與編寫。
《指引》分日常防控、分級管控及應急處置兩部分7方面內容。圍繞社區、村人員管理,從卡口的設置與優化、健康人群自我監測、特殊人群管理與服務、重點人群居家觀察、健康監測人員服務管理、外出防護等六個方面提出了規范和標準;圍繞環境與空間管理,提出了總體要求和基本規范,并根據不同環境與空間的特點,針對陰暗潮濕地下空間、樓道、小區公共廁所、垃圾桶及周邊清潔和病媒防制五個方面提出了防控要求;圍繞公共場所管理,針對工作和休閑場所、經營場所兩方面提出了管理規范;圍繞做好常態化的防控準備,從防控機制和物資儲備兩個方面明確了相關舉措;提出了社區宣傳教育的總體要求和宣傳要點;針對高、中、低不同風險等級,提出了分級管控的針對性措施。特別總結新發地、順義疫情處置的經驗教訓,制定了低風險地區出現局部散發病例的應急處置方案,明確了社區、村出現病例后應急處置的15步標準化流程,并繪制了《流程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