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17日,《科學》雜志在線發表了一項由美國北卡羅來納大學教堂山分校領導的研究,研究人員稱其首次在白矮星的大氣中發現了鋰。
科學家普遍認為,138億年前,宇宙大爆炸產生了3種元素:氫、氦和鋰。但是在類太陽恒星中對鋰的測量,并不符合科學家的預期,這一差異被稱為“宇宙鋰問題”。
大爆炸產生的鋰究竟去哪了?這項最新研究或許有望解開這一宇宙之謎。
在此次研究中,科學家在天文望遠鏡上安裝了一臺獨特的光譜儀,用它觀測了2顆形成于90億年前的白矮星。白矮星是恒星演化到末期的產物,但其周圍仍有可能環繞著巖質行星。科學家就在這2顆白矮星周圍發現了類似于行星的大型天體殘骸。
通過測量這些殘骸的化學成分,研究人員首次識別并測量到來自太陽系外巖質天體的鋰和鉀元素。研究人員表示,如果宇宙中有足夠多的類似天體,那么就能解開宇宙鋰豐度的問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