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新發展格局的構建,各級政府都在聚焦如何進一步深化供給側改革,實施產業升級。仲量聯行認為,擁有核心競爭力和明確戰略的“隱形冠軍”企業可以賦能區域產業鏈價值,引導行業變革及創新,打造區域競爭優勢,這些企業應該成為下一步各大城市產業招商的重點對象。
由德國管理學家赫爾曼·西蒙提出的“隱形冠軍”是指那些不為公眾所熟知,卻在某個細分行業或市場占據領先地位,且其產品、服務難以被超越和模仿的中小型企業。“隱形冠軍”企業往往生產的不是終端消費品,而是最終消費品相關的關鍵零件、重要設備、核心原料。仲量聯行中國區工業地產部制造業總監尹鴻提到,這些企業“隱形”在大眾消費者所熟知品牌的供應端,不為消費者直觀所見,卻創造著驚人的產值。這些企業在自己的所屬領域有著深刻的影響力,這種影響力不僅指其數一數二的市場份額,還體現在對行業變革創新方向的引導。
據不完全統計,在全球2700余家“隱形冠軍”企業中,德國擁有1300余家,位居第一,美國有366家,日本有220家,中國進入“隱形冠軍”行列的本土企業不足70家。但因其行業影響力和產業聚合能力,國內已有許多地區開始重視和挖掘這些高價值企業。
“隱形冠軍”企業已經成為各大城市產業招商的新重點。比如,在有著“中國德企之鄉”之稱的江蘇省太倉市,作為長三角最具發展活力的地區之一,已有300余家德國企業落戶于此,其中就包含了50多家“隱形冠軍”企業。
而在成渝雙城經濟圈的核心城市成都,世界500強企業中已有301家落戶,并形成了較大程度上的產業聚集。仲量聯行華西區工業地產部總監尤鵬偉認為,“對‘隱形冠軍’企業的招引在成都的產業提質升級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對于西安、重慶這樣內陸工業發展有優勢的城市,‘隱形冠軍’企業的落戶無疑也能促進產業鏈結構性升級,同時進一步推動城市產業功能區協同發展。”
仲量聯行認為,城市和區域政府吸引“隱形冠軍”企業落戶,應建立強大的消費群、技術和人才儲備、增強城市的區域輻射能力和基礎設施建設,并加快產業結構升級以進一步形成龍頭企業的聚集效應。
強大的城市消費人口基數加上強勁的消費意愿,是支撐城市消費型行業高速發展的最大動力源,而消費型行業里的優質企業,其產業鏈上下游端都存在著大量“隱形冠軍”企業的發展機會。同時,因為“隱形冠軍”企業在技術領先、行業創新上一直都走在行業前端,因此其對產業人才的需求表現得更為突出,優質高校聚集的城市為此類企業提供了豐富的人才基礎,也是“隱形冠軍”企業落戶城市的重點考量要素。
此外,區域級中心城市在“隱形冠軍”企業招引的舞臺上具備先天優勢,城市的區域輻射能力為“隱形冠軍”企業提供了廣泛的訂單需求基礎,市場需求可以反向推動“隱形冠軍”企業的入駐。同時,區域核心城市便捷而多通道的交通基礎設施,也成為“隱形冠軍”企業落位的基本前置條件。區域級中心城市更有可能輻射周邊城市,推動城市圈產業基礎提升,這也是吸引“隱形冠軍”企業的加分項。
目前,國內大型城市均已進入產業結構性升級加速發展的階段,且已有大量龍頭企業入駐并形成一定的產業規模。龍頭企業對產業的協同帶動作用是區域發展的核心要素,對促進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將起到重要作用。在龍頭企業的聚集效應下,其上下游產業鏈將被帶動發展,而這些上下游行業中往往藏匿著“隱形冠軍”企業。
“除了關注‘大而全’的龍頭企業,‘小而美’的‘隱形冠軍’企業的招引將成為城市產業升級的新增長點。‘隱形冠軍’企業對培育經濟新動能,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有重要意義,代表著全球實體經濟特別是制造業由‘制造’轉為‘智造’的發展趨勢。”尹鴻補充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