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證券市場紅周刊
證券市場紅周刊作者 | 王曉明
2019年公募更多在垂直領域、細分領域中布局產品,臨近年末,廣發等公司適時推出了環保ETF、智能車ETF、光伏產業ETF等主題類指基,它們的共同點是聚焦于短期市場熱門賽道。
2021年集中賽道的
被動基金將面臨較大壓力
主題型基金2020年以來經歷了明顯的輪動:科技股整體進入到攻堅重點難點的階段,中短期來看,人工智能、半導體等極窄細分賽道的主題基金,再次出現集體上揚的可能性不大。2020年以來基金抱團的消費、醫藥賽道“避風港”領域也越縮越窄:冬季疫情可能會助推部分醫藥和醫療器械領域個股強勢,但板塊大普漲的局面再現的概率不高。
因為市場熱點和經濟發展趨勢是動態的,行業自身的發展也有升級調整需求,2021年市場更多還是延續行業輪動的特征,細分賽道上的基金如果賽道太窄,可能相比中證主要消費ETF等寬泛行業主題基金更加被動。
2019年隨著科技風潮陸續成立的多只細分主題基金,年內大多表現不佳,例如華富中證人工智能產業ETF,2020年以來漲幅僅有4.43%,基金跟蹤指數的成分股中包括科大訊飛、浪潮信息等諸多計算機軟件公司,而這些項目制公司,疫情期間無法施工確認營收,很多公司的訂單都被壓到年底或2021年確認業績,相對業績不突出,指數表現也受到拖累。因此這類產品可能因為風潮過去出現一定調整,而細分賽道越窄,大幅波動的概率也就越大。
近期越來越多的聲音看好周期股行情,但是2020年以來,基建在4月初凈流入21億元,2020年7月進入牛市后,僅有色金屬行業出現資金凈流入15.7億元,其余行業資金相較之前并未有所改觀。
所以即使通過被動基金參與周期股的投資,也建議選通過細分主題相對分散的基金,例如中證環保產業聚焦鋰電產業鏈和光伏產業鏈,在新能源車概念和光伏概念個股布局較大,相比中證光伏產業等專注單一概念的指數更加均衡。
“春季行情”宜布局周期賽道的主動產品
對比看,主動管理的主題基金優勢在于對小眾賽道個股挖掘更充分,因此主動產品也能夠獲得超過跟蹤指數的超額收益。四季度,我國經濟開始復蘇,寬松的貨幣環境陸續轉為正常,市場風險偏好有所下降。如是背景下,周期類品種存在業績增長的基礎,相比科技、消費,周期品類的估值優勢也有所凸顯。
多位基金經理早在三季度結束前就增持了周期類板塊。從配置比例分位數看,周期類行業配置比例中位數從8.42%提升到12.59%。但是,周期板塊仍然是公募中名副其實的小眾賽道,想要突圍還是應該選擇有積淀的基金產品。華寶資源優選和創金合信資源主題對標的都是中證內地資源主題指數,理論上來說可投的板塊除了有色金屬所屬的原材料板塊外,還可以投資煤炭、石油和天然氣等能源板塊,以及除有色金屬之外的原材料板塊。不過這兩只資源類主題基金的有色含量相對較高,長期以來的基金凈值走勢在有色指數的基礎上,有較為明顯的超額收益。
除上游工業品,周期品方面還有化工主題值得關注,疫情因素及油價大幅波動加速行業出清,環保及安全生產約束利好頭部企業;電子化學品、新材料等化工品進口替代進程也會延續,所以預計2021年行業整體景氣將步入上行周期,龍頭企業份額有望持續提升,進而帶動行業走向一體化和集中。但是相比資源品,化工是一個更小的主題賽道,甚至沒有跟蹤相關指數的指數基金,易方達供給改革是少有的將持倉集中在化工的主動產品,2020年以來通過對新洋豐、揚農化工等細分行業龍頭的布局,獲得大約8成收益。
需要注意的是,雖然目前市場上對于一季度順周期行業的預期較強,但是實際上小眾賽道受到市場情緒擾動的問題仍然存在,建議個人投資者在實際投資中,盡量采用“核心-衛星”組合策略,核心層還是應該配置到主要權益基金或固收類基金上,而把主題基金這類高風險投資作為配置倉位較低的衛星層。
(本文已刊發于1月2日《紅周刊》,文中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不代表《紅周刊》立場,提及基金僅做舉例分析,不做投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