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2020年第四季度(總第91次)例會日前在北京召開。會議指出,保持貨幣政策的連續性、穩定性、可持續性,把握好政策時度效,保持對經濟恢復的必要支持力度。會議同時表示,要引導金融機構增加制造業中長期貸款。
可以看到,“引導”兩字突出了如何解決經濟恢復所需要的資金問題,如何保持政策的連續性、穩定性和可持續性。但是,從這句話中也不難看出,貨幣政策將隨著經濟恢復情況,隨時做出微調,以確保資金能夠更加健康、有序、可持續發展,能夠滿足高質量發展要求。
事實也是,受疫情影響,經濟遇到了非常大的困難。特別是第一季度,經濟更是出現了大幅下降現象。在這樣的情況下,經濟政策、包括貨幣政策向恢復經濟、恢復正常生活、恢復發展信心傾斜,立足當前、考慮眼前是非常必要的。也正是因為政策的靈活運用和有效把握,中國經濟才能在疫情得到有效防控的情況下,出現了積極恢復的良好態勢,成為2020年全球主要經濟體中唯一實現正增長的國家,受到了國際經濟組織的一致看好。
很顯然,在保持經濟恢復正常狀態,繼續對經濟恢復予以支持,確保經濟恢復不因政策原因而出現反復的前提下,如何跳出眼前看長遠、立足當前謀將來,也是需要認真思考與研究的問題。特別是貨幣政策,需要以更加靈活的方式,處理好當前與長遠、眼前與未來的關系,解決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問題,為經濟發展未來積蓄更多動力與能量。因此,央行會議提出“引導金融機構增加制造業中長期貸款”是非常重要的,也是非常及時的。
需要注意的是,提出這樣的要求,并不是貨幣政策方向將發生什么變化,而是政策的操作方式需要做出微調,需要更多考慮一下經濟未來的發展情況,特別是制造業,要有長遠打算,要在固定資產投資、特別是生產性投資方面給予更多信貸資金支持,讓制造企業能夠在未來的市場競爭中獲得更多商機、占據有利位置。
從疫情防控的情況來看,發達國家整體還處于疫情的擴散之中,英國等國家甚至出現了病毒快速變異的現象,疫情對經濟的影響也在延續和擴大。因此,如何把握由于疫情防控帶來的商機,及早謀劃與布局,對制造企業來說非常關鍵。因此,從貨幣政策的角度來講,就應當主動、積極地做出調整,以滿足制造企業轉型需要,滿足制造企業布局未來需要,滿足制造企業走高質量發展之路的需要。金融機構也要適應這樣的變化和需要,對信貸資金進行結構上的微調和優化,有計劃、有步驟地騰出資金支持制造業進行中長期投資,幫助制造企業積蓄未來發展動能。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產業鏈、供應鏈的地位不斷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系統也暴露出不健全、不完整的問題。因此,如何在支持制造業發展、制造業投資的同時,更加重視有關完善產業鏈、供應鏈方面的投資,修補漏洞、拉長鏈條、提升層次,都是金融支持制造業發展、引導制造業投資必須重點考慮的問題。
也正因為如此,央行在對金融機構進行指導、用貨幣政策引導時,就必須突出制造業產業鏈、供應鏈的完善和修補、提升和延長工作,對補短板、強弱項、鑄優勢的制造企業,要予以特別的重視與關注,進行更大力度的政策支持和資金幫助,不僅要在資金的量上予以保證,也要在資金的質上予以扶持,降低融資成本、簡化融資程序、提升服務效率,讓制造企業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實現能力提升,能夠將制造業的產業鏈、供應鏈得到全方位的修補和提升。涉及基礎研究、高技術研發、優勢產品開發和培育的制造企業,要優先安排資金、最大力度支持。
總之,央行例會已經為貨幣政策微調打開了一扇門,這扇門到底會開得多大、如何開,需要依據經濟恢復的情況來確定。但有一點可以肯定,對制造企業投資、特別是中長期投資的支持,已經不能再等,不能失去最佳機會。因此,金融機構必須有此緊迫感和責任感,應當按照央行的要求對信貸政策做出微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