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十三五”與“十四五”的交匯點上,上海市于近期定下了“十四五”發展的新目標、新愿景,并在全國范圍首次提出了“全面推進城市數字化轉型”這一全新課題、系統工程,瞄準未來數字城市的特征和趨勢,為上海打造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國際數字之都定下了基調。
自電競被列入“十三五”文化產業發展規劃以后,上海市積極探索建設“全球電競之都”,產業在政府的包容創新下有序健康發展,呈現出了有影響、有潛力、有產值、有稅收的電競產業良好態勢。特別是今年以來,以游戲電競產業為代表的數字經濟在刺激消費方面表現出了出色的韌性與活力,在提升城市創新力等多個方面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其中,以比心為代表的電競生態企業,不僅快速成長為上海市在線新經濟的“樣板企業”,也積極反哺地區經濟,成為推動上海市數字經濟、數字文化產業縱深發展的重要力量,以及促進經濟增長和靈活就業的新齒輪。
擁抱新經濟,新業態推動產業重構升級
凝聚了科技、體育、文化等諸多功能,電競產業可謂是數字經濟產業的代表之一,擁有千億的市場和近5億的用戶。近年來,電競產業逐漸獲得正名,在體育賽事和產業發展上都爭得一席之地。繼2017年國際奧委會認可電競為體育運動后,今年,亞奧理事會批準電競成為2022年杭州亞運會正式競賽項目。可以預見的是,電競產業不僅是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的場景化應用,更將成為數字經濟領域新增長極。
作為電子競技行業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電競陪練本身就是一種業態創新。謀遠思變,破局方可前行。比心帶領行業的專業化轉變,行業也朝著更加規范化的方向發展,推動電競生態迎來新的一輪重構升級。
根據比心官方公布的《2020年終盤點報告》顯示,2020年上半年,比心平臺新增電競陪練師超過200萬人,累計超過600萬人。其中,三四五線城市青年占比超過58%。截止目前,已有超過150萬陪練大神在比心創造收入,平臺兼職陪練平均月入2951元,全職陪練平均月入高達7905元。
電競陪練的業態創新,其價值不僅僅在于激活賦能電競生態,也已實際幫助超過600萬人解決了就業問題。隨著行業的進一步發展成熟,勢必將吸納更多的興趣圈層用戶參與和加入,進而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屆時也會出現相應的人才以及技術升級需求,形成高端人才需求——企業成長成熟——城市發展升級的正反饋循環。
技術革新,助力上海城市數字化轉型
數字化經濟的驅動力鋒芒已露。據網易智企與全球最大戰略管理咨詢公司羅蘭貝格聯合發布的《企業數字化升級之路——百家企業數字化轉型發展分析報告》顯示,2019年中國的數字化經濟規模已達35.8萬億元,占年度GDP比例近36.2%。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發布的《中國數字化之路報告》進一步預測,我國數字經濟規模在2025年有望突破80萬億元,帶動全國就業人口3.79億人。
迅速發展的電競陪練,則為數字經濟發展開拓了新的藍海。上海市大數據中心副主任劉迎風日前出席活動表示,推進城市數字化轉型有三大關鍵詞,其一為“新基建”,即圍繞城市數據采集、傳輸、存儲、計算而開展的核心基礎能力建設,打造城市數字化轉型的基座;第二位“大數據”,關鍵是城市數據資源、數據治理和分析應用的能力建設,將成為城市數字化轉型過程中的核心要素;第三“強體系”,構建數據安全制度、技術和運營三道防火墻,建立完善數據運營機制和數據標準體系,為城市數字化轉型做好保障。
電競陪練的垂直用戶群,和基于數字經濟發展起來的特有技術生態潛力無限。隨著創新技術的不斷升級迭代,數字化、智能化的企業運營價值不斷強化。比心自創立以來,就以數據要素為核心,不斷進行數字化方面的有益探索,如利用平臺積累的海量數據,在保護用戶隱私不受侵犯的前提下,不斷升級算法機制,提升平臺用戶的選擇精準度,提供定制化、個性化的用戶推薦。
在通過算法提升業務發展效率和質量的同時,比心也將數據算法創新應用于平臺治理的各個場景。例如,通過大數據構建技術算法模型,實現違規內容的“自動識別”,并接入平臺風控安全體系和舉報體系,實現系統“自動舉報”和高效審核處理。
據悉,比心平臺配備有400+人技術算法團隊,將云計算、大數據等數字基礎設施與產業的商業應用場景結合,以實際行動推動產業消費蓬勃發展,帶領電競陪練行業為上海發展數字經濟貢獻力量。
數據顯示,富有潛力的游戲電競產業正在成為上海發展數字經濟的新標簽、新動能。作為全國電競中心,上海不僅云集了國內80%以上的俱樂部和明星選手,更舉辦了全國41.3%的電競賽事。2020年,上海電競產業規模預計將超過220億元。
堅定全面數字化轉型之路,上海已走在了中國城市的前端。比心等電競企業加快發展,未來可期。把握時代的風口,電競產業有望在政策、資本等多方面迎來又一次發展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