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前這個快速變化的時代,每個人都終將會“變身”為終身學習者。因為,沒有人能夠以一個“確定”的方法去應對眾多不確定的變化——尤其是在2020年。
回望2019年,政策利好疊加供需變化,職業教育進入元年。到了2020年,在政策和疫情的雙重作用下,職業教育需求呈現井噴式增長,相關賽道風口不停。在“后疫情時代”,隨著政策的支持、資本的涌入、社會的觀念轉變,我們不難預見,等待著職業教育賽道的,將是持續的走高和向好。
風口一:愈發多元化的泛職教賽道
在過去,中國職業教育體系分為學歷與非學歷兩種。所謂學歷職業教育,就是從中專到大學,非學歷則分為職業技能教育和職業考試培訓;其中,后者又分為人才招錄考試和資格證書考試。
在這個體系下,職業資格、專業技能、學歷提升、招錄考試……職業教育在不同細分類別的需求特征不盡相同。
不過,隨著互聯網知識付費商業模式的崛起,有觀點認為,職業教育不一定專門針對提升學歷和找工作。但凡能夠體現人的成長、增厚人的終身價值的,其實都可以算作職業教育,或是泛職業教育。
正因如此,許多企業正在瞄準泛職業教育這一多元化賽道。比如正在準備上市的“三節課”,主要面向互聯網時代的個人職業發展需求,提供專業技能培訓;同樣在準備上市的“得到”,由邏輯思維團隊出品,讓用戶利用碎片化時間獲取知識;而專注理財教育的在線平臺“長投學堂”,其數百萬用戶當中70%以上都是女性。
上述這些互聯網產品并非傳統的教育培訓形態,但均在推出之后受到了市場的認可。且隨著產品和平臺的成熟,開始逐步走向資本市場,這也被認為是今年職業教育賽道中的重要事件。
如今,學習不再僅僅基于書本、課堂和老師,互聯網把職業教育推向了更加寬廣的定義之中。學習能夠賦予人客觀的判斷力、對形勢的掌控力以及對目標的行動力,從而幫助人們收獲不同維度的技能和素養,這樣的正在觀念越來越受到認可。
風口二:市場政策雙向推動高校職教利好
隨著高等教育的普及化,我國高校畢業生人數不斷增加。與此同時,我國高等教育客觀上存在專業設置與社會經濟需求不完全相適應的問題,加之近年來宏觀經濟增速有所放緩等因素,令高校畢業生就業競爭有所加劇。
受疫情影響,2020年就業形勢更加嚴峻,一些畢業生連畢業典禮都沒來得及參加,就直接投入了求職大軍。據BOSS直聘發布的2020年春招與秋招趨勢報告顯示,春招活躍求職的應屆生較同比增加56%,但企業招聘需求較同比下降了22%;到了秋招季,企業需求有所回暖,同比增長4.5%,但由于海外疫情嚴峻,回國求職的留學生規模數量翻倍。
在“就業難”的大背景下,職業教育培訓無疑是提高就業競爭力的有效途徑。因此,高校畢業生的不斷增加與就業競爭的加劇,為職業教育培訓行業提供了巨大的市場需求。
今年以來,職業教育需求總體超過去年,盡管疫情導致線下開課較為困難,但“職業教育”相關的線上百度搜索同比增長了9%。
而從人口來看,以往,人口紅利淡化了“技能型人才缺口較大”的人力資源結構的矛盾,隨著2012年中國勞動年齡人口數量首次出現下滑,人口紅利向人才紅利轉化,職業教育的重要性逐漸被凸顯出來。
從政策方面看,從2014年開始,國家相關機構開始出臺政策,強勢助推職業教育的發展。2018年,新的政策又一次落腳在“終身”二字上,意在解決職業教育長期以來的供給不足、層次偏低、缺乏個性化和延伸服務等問題。2020年,國家職業教育體系逐步完備化,職業教育的規模逐漸向高等教育靠攏。
職業教育之所以能夠走向“終身化”,是由各種原因決定的。最核心的,則是當前職業市場新的人群正朝向更加頻繁的職業轉換以及更加多元的職業趨勢發展,這使得專業技能終身學習的窗口期越來越長。
風口三:“產教融合”打通數字化人才需求痛點
隨著移動互聯網向產業互聯網過渡,企業的在線化、數字化轉型已刻不容緩。今年的忽如其來的疫情更是成為催化劑,進一步加速了轉型過程。
根據《中國企業數字轉型指數研究》顯示,2019年中國企業在數字化轉型方面的平均得分僅為45分,遠遠低于及格線,而數字化人才的匱乏是重要的掣肘因素。
為了讓企業儲備充足的數字化人才,可以預料的是,將來會有更多的企業進入培訓教育這一賽道。目前,國家層面在不斷修改完善《民辦教育促進法》,積極引導民營資本進入教育領域,利好政策頻出,鼓勵社會資本興辦職業教育。
據測算,這一市場整體規模可達1800億至2000億。
而這一切,無疑為職業教育帶來了嶄新的機會。
以對年輕人極具吸引力的游戲電競、影視、動畫行業為例,據2019年人社部發布的報告顯示,未來五年對電競人才的需求量近200萬人,游戲領域人才缺口則達到了60萬人。
面對這樣的需求,在供應端,國內約1500家院校開設有數字藝術專業,每年為社會輸出10萬左右畢業生。但由于存在教育內容與產業需求脫節的情況,使得學生畢業后很難無縫銜接,即使入職后也缺乏合適的提升渠道??傮w看來,文創產業在人才數量上存在缺口,在質量層面也缺乏具有創新能力的人才。
創新型數字化人才的熱門和緊缺,對職業教育產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讓更多企業摩拳擦掌,希望涉足其中。其中,背靠知名數字文創企業完美世界控股集團的完美世界教育創立后,經過五年的鉆研和沉淀,完善了自身的產業人才布局,并走出了自己的路子。
比如,開辦了像素種子數字與藝術教育基地以培養專業人才,累計培訓超過7000人次,更高端的文創EMBA項目則助力破局職場天花板;在產教融合方面合作了國內外244所院校,并承接教育部1+X游戲美術設計和電子競技兩項證書建設。為培養具有全球視野的人才,完美世界教育聯合歐洲游戲專業排名第一的阿伯泰大學,推出游戲開發專業碩士學位,為學生提供游戲行業一線資源和技術。
此外,完美世界教育還涉足創新企業孵化,面向全社會提供數字化創新人才,用產業的力量重塑教育,逐步打通人才與產業脫節的行業痛點,同時引領了職業教育行業的創新。
展望2021年、所謂的“后疫情時代”,有關注泛職業教育的投資人這樣表示:我們處在一個特別美好的時代,處在中國整個消費品供應鏈重構、中國整個職業教育被重新定義、中國整個人才價值被重新挖掘的時代。
作為一個真正能夠體現“個體價值、企業價值和社會價值”完美組合的良好賽道,職業教育在未來將會迎來更大的機會、更強的發展,并令更多人從中受益。這不止關乎“風口”,更關乎“終身學習、終身教育”的理念和未來趨勢,以及它為社會整體進步帶來的積極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