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綜合媒體報道,中歐全面投資協議得到了歐盟所有成員國的同意,可能將于近期簽署協議。受此影響,今日創業板指大幅上漲3.11%,創2016年以來新高,電氣設備、食品飲料和有色金屬板塊漲幅居前。
【原因分析】
中歐全面投資協議(EU-China Comprehensive Agreement on Investment)旨在為中歐投資關系建立一個統一的法律框架,取代中國和歐盟里26個成員國之間的現有雙邊投資條約。中國和歐盟在2014年就該投資協議啟動談判。
今年中歐已舉行10輪正式談判(第26輪-第35輪),國家領導人和有關部門多次強調“實現年內完成談判目標”。2020年12月17日中國駐歐盟大使張明在接受《金融時報》采訪時表示“談判目前處于最后階段,雙方都在朝著在今年年底前完成談判的目標努力。”
12月18日,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目前談判已進入最后階段,相信只要雙方照顧好彼此關切,堅持相向而行,就能實現雙方領導人確定的談判目標。
【中歐觀點】
協議簽訂后,中國可能同意向歐盟企業開放多個領域的市場,包括制造業、金融服務、房地產、建筑和支持海運和航空運輸的輔助服務;
作為回報,中國爭取到了歐盟同意向中國開放投資可再生能源領域。這將有利于新能源板塊,為我國的光伏、風電企業的出口和投資帶來增量市場;
運輸設備、采礦和能源開采、化工、食品和飲料制造、金融和保險、通信和電子設備這六個行業將會受益于中歐全面投資協定的簽署。
由于疫情影響,歐洲經濟在2020年持續低迷,2020年1-11月,中歐貿易往來累計總額為5813億美元,同比下降9%,占我國對外貿易總額的14%。前三季度中國對歐盟貿易順差為6908億元人民幣,相當于我國GDP的0.96%。投資協定的簽署能夠在2021年繼續推動為中國的出口提供助力。另外,中歐之間雙向直接投資的增加,也將會有助于帶動相關產業的出口和雙邊貿易,也會加強新能源以及汽車領域等產業鏈的融合。總的來看,歐盟經濟的強勢復蘇,疊加中歐投資協議的簽署對投資和貿易的幫助,預計能夠在2021年額外拉動中國對歐盟出口的5%左右,相當于我國總出口的0.8%。
當前海外刺激政策仍持續、國內經濟表現強勁的基本面環境意味著風險資產仍更受青睞。外資四季度至今的持續流入反應出拜登勝選和疫苗接種對全球風險偏好的抬升,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也有效緩解了市場對于貨幣政策“拐急彎”的擔憂,在此背景之下,一季度參與市場行情的性價比有所提升,我們認為可以在年末提前布局一季度的行情。市場對貨幣政策“回歸常態”進度的預期糾偏或將助推成長股的估值修復。同時,進入2021年后市場對高確定性成長板塊如新能源和軍工等的業績增長預期也將部分消化其高估值,因此應加強對高性價比成長股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