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經營報 作者:任威 夏欣
2020年,華泰柏瑞基金管理規模創下歷史新高,步入千億俱樂部行列,但遺憾的是,今年以來,公司旗下多只主動權益類產品收益排名位于下游水平,其中兩只基金今年以來收益率仍虧損。
根據Wind數據,華泰柏瑞基金現有主動權益類基金43只(份額分開計算,剔除成立未滿一年的產品)。截至12月24日,有19只產品,同類排名位于中下游水平,收益不足30%。
《中國經營報》記者注意到,在績差基金中,同一名基金經理管理的兩只不同投資策略的產品持倉還出現同質化現象,導致兩只產品業績表現都不盡如人意。
今年以來華泰柏瑞規模增長主要源自權益類規模貢獻。Wind數據顯示,截至三季度末,公司股票型基金規模為513.98億元,混合型基金規模為391.56億元,較2019年末分別增長52.19億元、150.22億元。
此外,由于部分基金受業績拖累,華泰柏瑞“迷你”基金問題亦是十分突出,近10只產品規模不足1億元。
“一拖多”+“迷你”難題
12月14日,華泰柏瑞量化創享混合發售,田漢卿和盛豪擔任基金經理,田漢卿存在明顯的“一拖多”現象。Wind數據顯示,田漢卿一人管理8只基金,總規模68.46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田漢卿今年開始接手的4只基金(份額分開計算)的業績表現均不理想。Wind數據顯示,華泰柏瑞量化增強C、華泰柏瑞量化先行C、華泰柏瑞量化創盈C、華泰柏瑞量化創盈A在他任職期間的回報分別為2.95%、-0.22%、-0.07%、0.01%,回報排名為1264/1411、1345/1411、1319/1482、1308/1482。前兩只基金任職日期為9月28日,后兩只基金任職日期為11月12日。
有業內人士表示,基金公司“一拖多”的現象,說明公司的投研人才短缺,只能依靠少數能夠勝任的基金經理,這樣會影響基金經理的投資業績。基金經理有自己的能力邊界,精力也是有限的,在多變的市場中,只有專注、聚焦才有機會做好。
截至三季度末,華泰柏瑞基金規模(剔除貨幣基金)為1062億元,較2019年第四季度增長285億元。具體到產品層面來看,公司規模增長的主要貢獻為2020年新發基金。
以華泰柏瑞上證科創板50成份ETF為例,截至三季度末規模達54.99億元。華泰柏瑞品質優選、華泰柏瑞景氣優選,截至三季度末,規模分別為55.61億元和43.65億元。上述3只基金的成立時間大概在2020年7~10月。“可以看出,華泰柏瑞權益類產品規模快速增長的主要原因與新基金募集較多資金有關。”濟安金信研究員程穎分析。
根據Wind數據,華泰柏瑞基金成立時間不足一年的產品近20只。可想而知,該公司發行新產品的速度十分迅猛。不過,在新基金密集發行的同時,公司目前還現存10只“迷你”基金。
新產品蜂擁而至,那么這些“迷你”基金又該何去何從?程穎分析,對于基金公司來說,規模太小的基金,無法覆蓋管理成本,對于迷你基金,基金公司一般有三種方案:加強營銷、轉型、清盤。她具體談到,加強營銷通常用于一些業績比較出色或者有稀缺特點但發行時機不太好的產品具有一定效果。轉型則是適用于一些存在缺陷、競爭力明顯不足的產品,或者無法跟同類產品競爭,變身是最好的出路。第三種方案就是清盤。如果基金公司決定清盤基金,該基金的日常運營可能更偏向于賣出基金資產,而非為提升基金業績進行投資。
投研能力有待提升
“華泰柏瑞上述部分基金規模較小與業績不佳有關。”程穎分析。
Wind數據顯示,截至12月24日,華泰柏瑞主動權益類產品中,今年以來虧損的有7只基金(份額分開計算),4只基金為今年剛成立不久的新產品。
記者梳理發現,上述迷你基金中業績表現尤為不好的主要有3只,分別是華泰柏瑞新金融地產、華泰柏瑞港股通量化、華泰柏瑞多策略。3只基金成立年限均在2年以上。
根據Wind數據,截至12月24日,上述基金今年以來收益分別為-7.47%、-2.05%、-4.59%,同類排名分別為1892/1895、1885/1895、1891/1895。
程穎表示,華泰柏瑞新金融地產基金是金融地產主題基金,今年以來,市場中醫藥、科技板塊表現較好,金融、地產表現一般。截至2020年11月18日,中證金融地產指數今年以來收益率僅為0.05%。
“華泰柏瑞新金融地產基金的表現,主要受行業整體表現較差的影響。”基金豆資深分析師孫龍表示。
華泰柏瑞港股通量化主要投資港股通標的。“近幾年,恒生指數本身就表現不好。該基金的表現,主要受港股通市場整體表現較差的影響。”孫龍分析。
除了行業整體再現比較差之外,孫龍認為,華泰柏瑞新金融地產、華泰柏瑞港股通量化基金經理的選股能力也有待提高。
華泰柏瑞多策略這只基金雖然不是金融地產主題基金,但今年以來的3個季度季報持倉前10大重倉股均為金融地產行業個股。
記者注意到,華泰柏瑞新金融地產和華泰柏瑞多策略由同一名基金經理楊景函所管理。
從持倉來看,截至三季度末,華泰柏瑞新金融地產前10大重倉股為:中國建筑、榮盛發展、中南建設、華僑城A、華夏幸福、華發股份、成都銀行、光大銀行、北京銀行和興業銀行。
而華泰柏瑞多策略前10大重倉股為:洪城水業、中國建筑、榮盛發展、中國鐵建、華僑城A、成都銀行、興業銀行、建發股份、華夏幸福和中南建設。
上述兩只基金前10大重倉股中重合的有7只:中國建筑、榮盛發展、華僑城A、華夏幸福、成都銀行、中南建設和興業銀行。
孫龍表示,華泰柏瑞多策略,是打著多策略的名義,做金融、地產的主題投資。從持倉上看,基金經理的行業輪動能力、選股能力有問題。但考慮到其基金經理管理有金融地產主題的基金,且兩者的凈值走勢極其相似,難免令人質疑。
記者查看兩只基金三季報發現,華泰柏瑞新金融地產和華泰柏瑞多策略投資策略并不相同。
根據基金三季報,華泰柏瑞新金融地產的投資策略為,在宏觀經濟分析基礎上,結合政策面、市場資金面等情況,在經濟周期不同階段,依據市場不同表現,在大類資產中進行配置,把握金融地產相關行業的投資機會,保證整體投資業績的持續性。
而華泰柏瑞多策略投資策略是,在宏觀經濟分析基礎上,結合政策面、市場資金面等情況,在經濟周期不同階段,依據市場不同表現,采用多種投資策略和交易手段進行大類資產配置和股票的行業配置,在消除單一策略可能失效風險的同時,保證整體投資業績的持續性。
后者重點提到,采用多種投資策略和交易手段進行大類資產配置和股票的行業配置。和前者相比,并未提到金融地產相關行業的投資機會。
記者就上述華泰柏瑞基金產品中的諸多問題已向該公司發送采訪函,截至發稿未收到回復。
“根據兩者的持倉和基金合同的介紹,可以初步認為這兩只基金業績不佳,和基金經理的管理水平有很大關系。”在孫龍看來,該基金經理的投資范圍很窄,以金融地產等行業為主,持倉很少見到其他行業的股票。該基金經理在投資寬度和深度方面,仍有較大的提升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