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財經12月29日訊(記者 曾薔)金融是實體經濟的血脈,為實體經濟服務是金融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近年來,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水平,作為我國金融業主體的商業銀行也以此為己任積極加快自身改革創新和差異化、特色化戰略轉型,支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浙商銀行便是其中的典型之一。
浙商銀行依托浙江經濟高速發展及長三角一體化戰略,在服務小微業務方面遙遙領先,近年來通過平臺化服務戰略取得了一張靚麗的服務實體經濟“成績單”。浙商銀行三季報顯示,該行總資產首次突破2萬億關口,普惠型小微貸款余額接近2000億元,較上年末增長16.77%,占全部貸款的17.34%,連續多年位列全國性銀行首位。
疫情發生之后全球供應鏈、產業鏈正在出現劇烈變化,影響到中國經濟的內外循環,進而影響到實體經濟的運行特征,這對金融業服務實體經濟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戰。商業銀行如何在當前復雜的發展環境下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近日,浙商銀行副行長兼董秘劉龍在該行實施平臺化服務戰略一周年之際接受了中國網財經記者的專訪。
“任何一家銀行在面對深刻變化的外部環境和激烈的市場競爭下,不可能、也不能夠一成不變,更沒有一勞永逸的經營之道,必須勇于自我革新,主動適應當下科技發展帶來的顛覆性影響,創新金融科技應用,增強綜合服務能力。”劉龍表示,2019年11月起,浙商銀行全面實施平臺化服務戰略,著力打造“科技+金融+行業+客戶”的綜合服務平臺,以滿足客戶對金融服務智能化、便捷化、信息化、綜合化日益強烈的需求,探索出了一條極具特色的差異化服務民營經濟之路。
依托“池化”理念持續打造“企業流動性服務銀行”
作為十二家全國性股份制商業銀行之一,浙商銀行成立于2004年,也被稱為“00后銀行”,其總部位于“互聯網之都”杭州,這也讓其十分注重互聯網時代,特別是移動互聯網時代下客戶對金融服務的實際需求。
劉龍認為,移動互聯網時代下,客戶對金融服務的訴求是無論何時、何地、何事都能夠獲得。“現在的科技水平已經為銀行提供這些服務創造了先決條件,銀行需要將經營理念轉變至以客戶為中心”。
基于以上判斷,浙商銀行在多年來探索“三大平臺”的基礎上,于2019年11月11日正式確定平臺化服務戰略作為該行新的發展戰略,創新打造“科技+金融+行業+客戶”綜合服務平臺,持續推出平臺化場景應用模式,創新行業解決方案,建設企業自金融平臺,構建供應鏈、產業鏈、價值鏈和生態圈,為客戶提供全視角、全流程的價值服務。
據劉龍介紹,平臺化服務戰略的金融理念與傳統理念有所差異,浙商銀行創新了“池化”的理念,有效解決了企業流動資產在品種、期限上的錯配問題。所謂“池化”,是緣起于浙商銀行最早創設的“池化融資平臺”(包括票據池、出口池、資產池),該平臺融企業流動資產與負債于一“池”,是浙商銀行依托平臺化服務戰略所建立的“三大平臺”之一。
劉龍形象地說,這個平臺就像銀行給企業建了一個“池子”,企業可以把一時難以變現的資產,如各類票據、信用證、應收賬款等資產放進“池子”里,入“池”后通過質押生成額度,在額度內靈活轉化成隨時可以使用的銀行融資產品,從而盤活企業各式各樣的流動資產。
在池化融資平臺的基礎上,圍繞企業“降低融資成本、提高服務效率”兩大核心需求,浙商銀行深耕流動性服務,形成了很強的產品優勢,票據池、資產池、出口池、超短貸、至臻貸等產品很好地滿足了企業流動性管理和“自金融”需要。
“我們現在推出的金融產品服務不僅可以按年、按月,還可以按天。開玩笑地說就是貸款按天賣,企業可以隨借隨還,7×24小時在線上操作,給企業帶來了極大的便利性。”劉龍說道。
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11月末,浙商銀行創新打造的池化融資、易企銀、應收款鏈等平臺化服務模式,已為超6萬家企業合計提供融資余額6700多億元。通過平臺化服務,幫助企業盤活沉淀資產,增強流動性,減少外部負債,節省利息支出,實現“降杠桿、降成本、增效益”。
深耕“鏈式”保證風險可控
近年來,在黨中央國務院領導下,在金融系統持續努力、各項政策協調配合下,民營企業融資難題得以持續緩解。民營企業融資難融資貴,主要是因為信息不充分、缺少抵質押物、擔保導致債權融資風險較高;企業前景不確定且信息可靠性有待提升,導致股權融資不足。
浙商銀行在普惠型小微貸款余額連續多年位列全國性銀行首位的同時,其平臺化服務戰略投放貸款不良指標顯著低于傳統方式一直被業界所關注。
劉龍指出,這主要得益于該行重點圍繞核心企業供應鏈上下游企業進行服務,聯合核心企業搭建“倉單通”“訂單通”“分銷通”等應收款鏈平臺的應用場景,依托過往交易記錄,為上下游中小微企業提供個性化的線上融資,從而幫助核心企業擴大銷售,紓解上下游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融資慢問題。浙商銀行在此過程中提供融資、結算、資金管理等一攬子在線供應鏈綜合金融服務,基本做到了小額、分散,有效建立起客戶粘性高、信息透明的良性生態圈。
以“分銷通”為例,某照明科技有限公司是當地一家產品線涵蓋家居照明、商業照明、工程照明的照明電器企業。銷售地區覆蓋浙江、江蘇、山東、廣東等國內主要省份,下游120家經銷商多為小微企業,常受資金周轉問題困擾。在了解客戶需求后,浙商銀行迅即制定“分銷通”金融服務方案:核定該公司分銷通平臺管控額度2000萬,由其母公司為經銷商融資提供擔保,該行向經銷商發放分銷通借款,定向支付給該公司用于購買產品,系統聯動為其簽發分銷通應收款用于核心企業向上游采購原材料等。
鑒于經銷商融資需求普遍在100萬以下,最小僅20萬,為加快業務、提高客戶體驗,浙商銀行應用線上自動審批,大大提升服務效率。截至2020年9月末,該公司分銷通項目余額1178萬元。
“事實上,我們圍繞產業鏈服務的客戶,他們離開這個產業鏈對自身的生存和發展都有較大制約,因此他們也會十分珍惜自己在產業鏈中的信譽,大家會共同去維護、建設、深化和發展這個合作生態圈,從而達到更好地控制風險。”劉龍進一步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