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經緯客戶端12月28日電 據日本共同社27日消息,限制進出口臟塑料瓶等難以循環利用的塑料垃圾的修改后《巴塞爾公約》將于2021年1月1日生效,這是因為在接納國未得到妥當處理的塑料垃圾已成為海洋污染的原因。對于此類垃圾大多依靠在國外處理的日本而言,促進國內循環利用成為當務之急。
今年10月,日本環境省發布了管制對象的具體標準,包括附著食物殘渣及油漬、污泥,和未進行剪斷和粉碎處理等,這些塑料垃圾若未得到對方國家的同意將無法出口。
據報道,日本和美國、德國一樣是塑料垃圾出口大國,2017年出口量為143萬噸。2017年底中國禁止進口此類垃圾等限制接納的動向擴大,日本這類垃圾出口有所減少,但2019年仍有90萬噸。據分析,今后將有一定數量的塑料垃圾無法出口,日本環境省警惕其會滯留國內。
為此,日本政府將加緊完善國內循環利用體系。對于家庭塑料垃圾,考慮除食品托盤等包裝容器外,還加上玩具等制品,增加統一回收循環利用的量,還將推進辦公室及工廠廢棄材料等的再資源化,計劃向下屆國會提出相關法案。環境省高層表示期待稱“今后必須在國內使塑料垃圾作為資源循環,投資將流向循環利用產業”。
報道指出,不過也受到新冠疫情的影響,日本國內循環利用企業的現狀十分嚴峻。把塑料垃圾加工成搬運作業用臺架的制造商MM Plastic因經濟停滯,每月銷量跌至往年的二至三成。該公司社長森村努強調,“有同行表示如果影響長期化,業務將很難維持下去。希望政府出臺支援措施,推進循環利用商品的購買。”(中新經緯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