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安徽省桐城市以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為契機,投入6400多萬元,啟動57個老舊小區改造項目,涉及居民3419戶。
桐城市因地制宜,精準把脈,不搞“一刀切”。經過反復征詢、論證,準確掌握老舊小區改造的重點、難點,建立“問題菜單”,實行“私人訂制”,改什么、怎么改由小區居民說了算。
金神高中宿舍小區建于上世紀90年代末,因電路老化存在嚴重安全隱患。結合居民意愿,為確保“改造降低造價、用電不降低標準”,桐城市政府多次召集供電、住建、教育等部門召開協調會,共同協商解決小區變壓器改造等問題。日前,該小區所有住戶單立戶電表已經安裝完畢。“終于不用挨家挨戶收取電費了,用電也更安全了。”居民羅長林說。
“在老舊小區改造過程中,我們還重視長效管理,指導成立小區業主委員會和引進專業化物業公司,維護和鞏固好改造成果。”桐城市住建局住房保障辦工作人員鄒軍說。
記者了解到,桐城市還將老舊小區改造與文明創建結合起來,充分發揮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者、單元長等群體作用,引導居民全程參與小區治理。“小區環境好了,物業管理跟上了,大家對小區管理更配合了,對小區事務的參與熱情也更高了。”去年完成改造的碧峰小區居民陳亞珍說,在今年疫情防控中,物業部門、單元長和居民志愿者分工協作,聯防聯控,讓住戶很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