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12月25日訊(記者朱國旺 楊奇奇)在日前召開的第十三屆中國醫藥戰略大會上,《中國健康產業藍皮書(2020版)》(以下簡稱《藍皮書》)發布。《藍皮書》采用挖掘數據、專家訪談、園區分析等方法,全面展現了2020年我國醫藥健康產業的整體和細分市場的發展狀況。
新冠疫情給醫藥健康產業帶來巨大變化。中國醫藥工業信息中心主任郭文介紹,2020年我國醫藥制造業增加值增速有兩個高峰。第一個高峰是在今年3月,受疫情影響,醫藥企業全面復工復產既為疫情提供了物資保障,同時又為產業發展提供了初始動能。第二個高峰在9月份,連續3個月的持續增速高于去年。疫情期間,由于醫療活動驟減,藥品銷售受到沖擊,直接導致中藥相關行業在前三季度收入大幅下滑,甚至陷入負增長。但疫情也對部分行業帶來了刺激性的增長,包括生物制品、衛生材料以及醫療用品器械等行業營收增速都大幅提升。《藍皮書》對藥品市場的發展前景進行了預測,受疫情影響和國家集采等政策落地,2020年藥品市場的規模將首次出現負增長,企業必須在運營戰略、價格配制、價值鏈條等多方面做出改變。
我國生物醫藥產業園區發展正如火如荼,不少城市將生物醫藥產業作為發展之重。為此,《藍皮書》梳理和分析了生物醫藥產業園區發展脈絡,并選取張江科技城作為典型案例,全面分析了其之所以能在眾多園區中脫穎而出、獨樹一幟的因素,為同類園區提供借鑒和參考。
《藍皮書》還對醫藥熱點事件進行了深度解讀和趨勢預判,尤其是從宏觀產業和細分市場兩個維度,從產業發展所處的外部環境和內部機制全方位進行解讀。復旦大學胡善聯教授、上海市醫療保障局醫療保險處副處長龔波、興業證券研究院大健康與消費研究中心的總經理徐佳熹等多位行業資深專家參與《藍皮書》的撰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