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2020年是房地產的數字化元年。線上售樓處、小程序、直播賣房井噴,地產界的首場“雙11”促銷狂歡節……這場看似由2020年疫情帶來的房地產數字化革命,實際上已經是大勢所趨。
2020年以來,藍光發展(600466.SH)在線上動作頻繁,并且持續發力,幾乎每月在線上實現十幾億的成交,收益頗豐。
走在數字化轉型之路上的藍光也認識到,實現轉型絕非一日之功,也不只是實現線上交易與互動那么簡單。
藍光控股集團董事局主席、藍光發展董事長楊鏗談到,數字化不是一個口號能夠解決的問題,一定是“長期主義”,一定是十年磨一劍,一定是深入地、不斷地、不斷試錯,不斷改進,逐步完善。
藍光發展CEO遲峰也表示,沒有數字化轉型,企業就沒有未來。數字化對精益化管理的作用,是提質增效、業務賦能、業務決策、重塑業務模式,是長期的行為。
自我革新 傳統產業的數字化轉型
房地產行業作為“典型”的傳統產業,在發展的黃金期,數字化轉型并不是最急迫的選項。但隨著產業競爭烈度逐步加劇,藍光也看到,只有數字化轉型才是提升企業效率的終極路徑。楊鏗談到,要用科技手段,用信息化、大數據的手段,用AI的手段來提高效率,N倍地提高效率,同時降低成本。
在楊鏗看來,企業現在面臨的是一個大時代,一個科技創新的時代,一個管理模式經歷創新乃至革命的時代。數字化變革是傳統產業走向新天地的新動能。
比如,水泥是再傳統不過的行業,海螺水泥為什么能做到2000多億市值?這一方面是商業模式的創新——它不斷并購進行產業整合,形成集約化和規模效應。而其數字化的管理跟上以后效率就出來了。通過數字化變革、智能化提升,它就成了行業領頭羊。
簡而言之,如果不進行數字化革命,就要你命。
楊鏗認為,所有傳統產業都面臨這樣一個問題:在過去的基礎上用科技賦能,即數字化轉型,實現互聯網化、科技化。比如,資本能力就不是簡單的融資能力;資本市場的表現,也在于用科技賦能整個模式的改變,創立新模式。藍光發展進行科技賦能,要全面地實現數字化的轉型。
轉型外部化 互聯網一代的選擇
房地產界已經認識到,地產下半場購房的主力客群已經不再是50、60和70后,而是85、90后、95后、00后,他們是從互聯網成長起來的一代,從房子的空間需求邏輯到交易行為邏輯,都在發生根本性的改變,這是新生的房地產客群需求所衍生的確定性市場。
通過數字化,房地產公司將重構與消費端的連接路徑,并創造全新的產品價值,將使客戶成交結構更合理、更安全。
在很多房企還只是從原來集團的營銷、策劃里拎出幾個人去做互聯網銷售的時候, 藍光已經早早把互聯網營銷獨立出來單獨成立了一個部門。所以在很多房企手忙腳亂地探索線上的時候,藍光已經領先一步了。
“藍朋友”在2020年做了升級,App和小程序雙平臺打通,更新后的藍朋友作為銷拓推廣平臺、全民經紀人平臺、權益服務平臺,為項目加持,為一線營銷賦能,為個人經紀人創收。集拓客管理、樓盤推廣、二級裂變、會員權益等功能于一身,并根據用戶需求新增了云名片和客戶管理功能,隨時可以查看推薦的客戶狀態:報備-到訪-認購-簽約。
這樣一套由專人運營打造的完善體系,又有領先行業的傭金為底,才有了藍朋友如此高的用戶粘性與活躍性。
同時,伴隨大數據、互聯網、物聯網、5G、人工智能、數字孿生、區塊鏈等為代表的“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持續創新爆發,居家生活加速向網絡化、信息化、智能化發展。
藍光在健康智慧住宅領域的研發上已探索多年,并且已取得豐碩成果,獲得權威機構的認可與認證,成為行業標準的制定者與參與者。藍光與國家住宅與居住環境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共同編寫《健康住宅建設技術規程》2020 版,與全國智能建筑及居住區數字化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共同制定《智慧城市建筑及居住區第1 部分:智慧社區建設規范》和《物聯網智能家居安全技術要求》,還成為業內首個與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泰爾終端實驗室共同制定智能家居設備招采技術要求的企業,形成了為客戶嚴選智能家居,品控智能設備,提供設備維修服務,規范物業配套技術的全套標準。
在此次疫情中,藍光憑借在健康人居領域的研發經驗,基于參與編制健康住宅、智慧住宅行業標準的視角,升級推出了“藍衛士”4 大安全生活體系,把過去藍光綠色健康、智慧社區長期探索的成果運用到項目和服務中,并已經在很多項目落地實施。
轉型內部化 規模下的精細化管理
隨著企業規模不斷壯大,藍光必然要面對越來越多的項目,并且都做出及時、準確的數據分析和決策。在這樣的維度下,該做什么產品?賣給誰?客戶為什么要買你的產品?做什么樣的產品才能滿足客戶的需求……這些都是不得不思考的問題。
傳統營銷人才培養、培訓的傳幫帶方式,也在依賴于數字化轉型發生裂變。
遲峰強調,在數字化轉型過程中,要聚焦核心的業務痛點,提升增效,以此作為切入點。作為傳統行業,地產要和科技緊密結合,一定要貼近業務,主導還是業務部門,而不是數字科技部門。業務部門要提需求,通過數字化轉型的手段來幫助提升。
在萬物互聯的時代,藍光發展也組織了強大的研發團隊,推動向更好的房地產企業的服務升級。從2018年伊始,藍光發展就從一線互聯網公司引進高量級人才,組建和涵蓋了基于IOT、大數據、AI及區塊鏈等方面的研發團隊,各團隊申請相應的軟著和專利幾十余項。
為促進研發團隊成果快速轉換,藍光發展敢于打破部門間壁壘,在項目落地上給予充分支持。一年多時間,數字科技部共計完成32個智慧案場,5個智慧社區,1個大型商業項目,千套智慧住宅和20余個智慧工地的落地應用。
藍光數字化轉型是與產品運營有機鏈接:藍光的產品研究院,以產品研發能力構建產品競爭力,推出六大產品系并不斷創新迭代;藍光的生產部門,以優筑體系,用不搶工的方式實現又好又快;藍光的裝飾園林,由藍本科技公司進行數字化建造,以設計、咨詢、管理一體化業務模式,不斷提升品質;藍光的供應鏈,高標準把關,與合作伙伴達成共識,形成溫度人居聯盟;藍光的數字科技部門,在項目上落地了AIOT智能人居平臺。
同時,藍光發展較早建設了與科技聯盟的生態圈。聯合中國信通院、海爾、涂鴉、微軟共同打造蔚藍實驗室,是地產行業中第一家設立設計實驗室的集團。藍光還計劃聯合眾多房企、科技企業、行業組織、研究院、高等院校及金融機構等,進行多媒體融合,建立地產圈的數字峰會等。
不斷提升 羅馬不是一日建成
遲峰強調,數字化轉型是一個不斷的管理提升,永遠在路上。每年要制定一個相對合理的數字化轉型目標,慢慢提升。
房企推進數字化轉型,是為了降本提效,提升業績水平。有些房企缺乏對數字化的正確認識,很多數字化的項目一上線希望馬上看到成效,短期內沒有業績產出,馬上就放棄了,沒有耐心再進行投入。然而,數字化轉型是一項長期的戰略行動,需要長期規劃和投入。
楊鏗認為,堅持長期主義,就是要堅持“第三次創業”:用新的戰略、新的思路、新的方法,去推動整個公司的發展,這樣公司才會基業長青,才會在不斷發展的過程中真正強大自己,不被時代所淘汰。
從現實看,這三步走是不可或缺的:
完善數字化布局,聚焦核心數字化業務場景實現智能運營,在住宅和商業產品數字化升級尋求價值突破,開始建立數字化創新機制。
借助前期沉淀的數據資產,精準滿足客戶需求,推動產品和服務的快速迭代和全面數字化落地,同時提升內部數字化協同,初步產生協同效應。
隨后才是打造地產產業生態,深度接觸并合作同業/異業數字化業務領先的實踐企業,企業之間共同創造和創新,實現生態和產業的數字化。
在長期主義的賽道上,藍光的數字化轉型已經邁出了堅實的一步,并且走向一個廣闊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