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財經12月23日訊(記者 杜丁)日前,《中國淋巴瘤患者全程管理質控標準 》在京發布,明確了“淋巴瘤患者全程管理”概念,包括患者就診引導、規范化診療推進和康復期隨訪三部分。
每年約有10萬名新發淋巴瘤患者
資料顯示,淋巴瘤是一種起源于淋巴造血系統的常見惡性腫瘤,也是近年來發病率較高的腫瘤之一。據 2018 年發布的全球癌癥數據統計,中國淋巴瘤患病人數約 26 萬。我國每年約有10萬名新發淋巴瘤患者,且發病人群呈年輕化的趨勢。
《2019中國淋巴瘤患者生存報告白皮書》顯示,43%的患者經歷過誤診,51%患者經過多家醫院才得以確診;另外,淋巴瘤患者還需承受生理、心理及經濟等多方面的壓力,部分患者甚至會放棄治療。
據哈爾濱血液病腫瘤研究所所長馬軍教授介紹,研究顯示,在彌漫大B細胞淋巴瘤患者中,使用標準化 8 個及以上療程治療的僅占到 22.1%,表明中國的淋巴瘤患者目前接受到規范化治療的情況并不理想,治療的依從性也比較差,嚴重影響患者的生命質量。“淋巴瘤作為兼顧慢病和腫瘤兩個特征的合成體,淋巴瘤患者從就診引導、推進規范化診療、到康復期隨訪的全程管理就顯得尤為重要。”
明確了“淋巴瘤患者全程管理”概念
(左):朱軍教授、(中)史安利教授、(右)顏霞總護士長
此次發布的《中國淋巴瘤患者全程管理質控標準》明確了“淋巴瘤患者全程管理”的概念,包括患者就診引導、規范化診療推進和康復期隨訪三部分,通過多學科診療團隊引導潛在淋巴瘤患者進行相關檢查,實現早期診斷;確診后,引導患者就醫,實現規范化診療。從而改善患者誤診情況和患病心理負擔,提高患者總生存率。
”加強淋巴瘤患者規范化診療和全程化管理,對提高淋巴瘤的治愈率非常關鍵。淋巴瘤規范化診療一直是臨床不變的理念。“北京大學腫瘤醫院黨委書記、淋巴瘤科主任朱軍教授表示,上個世紀90年代,原研利妥昔單抗進入臨床,我國在淋巴瘤的治療方面有了顯著的改善,治愈率大幅提升。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創新治療方案出現,給淋巴瘤患者的治療帶來了新的選擇,同時也帶來了新的希望。他表示,現在需要更多的關注患者痛點,以個案全程化的管理模式,開展廣泛而全面的診療管理工作。針對患者也要開展相應的疾病教育和隨訪管理,保證患者定期復診的依從性,建立以一種以患者為中心的,醫、護、患診療一體化全程管理模式。
全程管理關愛顧問是護理規范化中的核心角色
據北京大學人民醫院血液科顏霞總護士長介紹,淋巴瘤從診斷到治療到隨訪是一個非常漫長的過程,涵蓋淋巴瘤患者的診療、護理、心理等多個方面。規范化專科護理是淋巴瘤全程管理中必不可缺的重要組成部分,能為患者帶來極大的獲益。
據介紹,全程管理關愛顧問是護理規范化中的核心角色,對患者進行全程管理服務,為患者提供切實幫助,而且淋巴瘤全程管理與專科護理能力的提升是相輔相成的,在提高患者就醫質量的同時,也能使優秀的關愛顧問成為護理專家。”
此次《中國淋巴瘤患者全程管理質控標準》的發布由全國19位院長、教授以及眾多醫護人員參與共建,作為該《標準》發起方之一,北京愛譜癌癥患者關愛基金會管理委員會主席、中國抗癌協會康復分會主任委員史安利教授表示,今年是“健康中國2030“政策發布的第五周年,隨著國家健康中國行動2030的逐步推進,腫瘤已經被當作慢性病一樣進行全生命周期的管理,很多中晚期癌癥診療也逐漸向慢病管理靠攏。此次活動由北京愛譜癌癥患者關愛基金會、羅氏制藥中國共同發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