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十三五”期間,福建省財政在省委、省政府領導下,按照高質量發展要求,堅持標本兼治、疏堵結合、循序漸進,完善制度和強化管理并重,堅決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充分發揮政府投入的主體和主導作用,完善財政脫貧攻堅政策體系,集中發力補齊短板;圍繞環境整治和生態建設的重點領域、關鍵環節做好資金保障,落實和完善促進綠色發展的各項財稅政策。
一是健全規范的政府舉債融資機制,支持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2016—2020年,累計發行置換債券2876億元和再融資債券599億元,有效緩解償債壓力,降低政府融資成本;建立健全債務管理制度辦法,制定涵蓋債務限額管理、預算管理、風險管理、信息管理及監督管理等各環節的“閉環”管理體系,健全債務風險防控機制,嚴格規范政府舉債融資行為,堅決遏制隱性債務增量,全省債務風險總體可控。
二是突出資金優先保障和監管,支持打贏脫貧攻堅戰。2016—2020年,多渠道籌集扶貧資金累計超400億元,有效保障脫貧攻堅任務需要,建立覆蓋省、市、縣、鄉四級的扶貧(惠民)資金在線監管系統,加強扶貧資金監管,取得的成效獲中央和省領導肯定,并在全國范圍內推廣使用。
三是建立健全生態環保投入機制,支持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創新多元化的生態保護補償機制,健全全流域生態補償機制,落實綜合性生態保護補償政策,完善生態保護財力轉移支付制度,提高森林生態效益補償標準。2016—2020年,省及省以上生態環保投入總額超過663億元。
(黃建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