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喆楊思琪
眼下正值東北售糧季,在產糧大省黑龍江,一棒小小的玉米通過多種形式深加工,“變身”不同形態,全產業鏈“吃干榨凈”,帶動種植者加快轉型,促進增收。
在位于黑龍江省大慶市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的黑龍江伊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一輛輛運糧車在卸糧區排成長隊,自動化卸糧設備輔助卸下玉米。在成品車間,流水線上運送著一袋袋蘇氨酸成品,它們將被銷售到全國各地。
黑龍江伊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哈萬軍說,企業玉米年加工能力達90萬噸,年產蘇氨酸10萬噸、賴氨酸30萬噸。杜爾伯特縣年產玉米65萬噸左右,周邊也是重要玉米種植帶,原糧來源可得到保障。
在杜爾伯特縣,投資40億元建設的圣泉生物質精煉一體化項目可加工玉米秸稈,“變廢為寶”生產纖維素、糠醛等一系列產品。“這一項目建成后,我們縣的玉米除了根部,全部可用于深加工,實現了‘吃干榨凈’。”杜爾伯特縣工業信息科技局副局長賈坤說。
通過發展玉米全產業鏈,目前杜爾伯特縣玉米深加工龍頭企業發展到5家,資產規模超過47億元,玉米深加工能力超過100萬噸,形成了氨基酸、飼料加工、乙醇類、制藥4個產業支鏈。
玉米全產業鏈的蓬勃發展也激發了更多玉米種植者的市場意識,他們選擇通過多種利益聯結方式,促進由“種得好”走向“賣得好”。
“我們從2019年開始,和農業企業合作,企業負責種植技術、農機、農田水利、銷售等,合作社負責流轉土地等。”環湖高粱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齊俊峋說,這樣合作社投資壓力減少,產量增加,銷售也有了保障,還可以全程參與分紅。
健全產業鏈正在成為黑龍江省促進農業產業發展的重要抓手。黑龍江省農業農村廳工作人員介紹,黑龍江省正在以產業理念為引領,推動實施產業鏈“鏈長制”,其中,玉米產業鏈“鏈長”負責組織調查研究、制定產業發展規劃、協調解決難點問題、開展精準招商引資,推動玉米產業做大做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