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經營網 作者:李瑞娜
彩虹電器(集團)股份有限公司(003023.SZ,以下簡稱“彩虹集團”)謀劃多年的上市之路終于走完最后一程。12月1日,彩虹集團公布首次公開發行股票發行公告,約定了網下、網上申購規則。這也標志著彩虹集團正式成為“電熱毯第一股”。
令人疑惑的是,多位業內人士對于彩虹集團的上市表示詫異,隨著暖氣、地暖和電暖的普及,以電熱毯為代表的柔性取暖產品能有多大的想象空間并不確定。與此同時,不斷攀升的銷售費用與廣告投入,也令彩虹集團披上過度營銷之嫌。
對此,《中國經營報》記者數度致電、致函彩虹電器相關負責人,但截至發稿,未獲其正面回復。
9年營收復合增長率僅3.82%
根據彩虹集團招股書,公司擬公開發行不超過2030萬股人民幣普通股A股,募資4.16億元,其中3.21億元用于柔性電熱產品產業化項目,0.95億元用于營銷網絡及信息系統提升建設項目。
據了解,彩虹集團的主營電熱毯、電熱暖手器等系列家用柔性取暖器具,以及電熱蚊香液、電熱蚊香片、盤式蚊香、殺蟲氣霧劑等系列家用衛生殺蟲用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其中,電熱毯營收占比在2017年至2019年及2020年上半年分別為41.36%、47.77%、48.19%、48.50%。
“公司上市五年內將新增電熱毯產量200萬條,電熱暖手器400萬只,改善產品結構,增加產品的附加值。”談及上市后的規劃,彩虹集團董事長劉榮富在路演中表示,公司將進一步加大渠道建設,提高渠道的覆蓋率,加大廣告宣傳投入,加大公司信息化建設投入,提高信息化運作效率,加大研發投入,提升公司產品科技含量,產品朝著健康環保、智能物聯方向發展。
理想很豐滿,但現實也很骨感。查閱彩虹集團歷年財報數據,營收與凈利潤的增長情況如坐過山車:2017年至2019年及2020年前三季度,公司營業收入分別為8.37億元、10.71億元、10.06億元和4.85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06%、27.99%、-6.1%、-5.83%;凈利潤分別為8342.21萬元、14330.77萬元、8965.89萬元和7663.98萬元,同比分別增長9.37%、71.79%、-37.44%、18.95%。
也就是說,自2018年彩虹集團業績陡然上升之后,便呈現下滑之態。對此,彩虹集團方面解釋稱,2018年度營收、凈利潤增長,主要系公司本年家用柔性取暖器具產品銷售大幅增加和處置位于成都市武侯區群眾路5號房產所致。2019年度其他業務收益減少、公司提高員工待遇、期間費用增加,導致當年營收、凈利潤有所減少。
事實上,彩虹集團業績增長也確實不夠迅速。根據已披露財報數據,2011年彩虹電器營收7.17億元,截至2019年,9年來營收復合增長率僅3.82%;2016年彩虹集團營業收入8.19億元,凈利潤為7627.7萬元,截至2019年,5年間,彩虹集團營收年復合增長率為4.17%,凈利潤年復合增長率為3.29%。
與此同時,彩虹集團的銷售費用則高居不下。2016年至2019年及2020年上半年,彩虹集團的銷售費用分別為1.66億元、1.72億元、2.20億元、2.19億元、0.91億元。銷售費用率分別為20.34%、20.70%、21.73%、21.93%、18.91%。
同期,彩虹集團的研發費用占比并不高。2016年至2019年及2020年上半年,彩虹集團的研發費用分別為1923.70萬元、1983.25萬元、2361.36萬元、2587.27萬元、1067.11萬元,占主營收入的比例分別為2.36%、2.38%、2.34%、2.59%、2.22%。
“電熱毯、蚊香這些沒有多大的科技含量,當然投入不會高。”家電行業分析師劉步塵指出,盡管現在彩虹集團宣布產品向智能化方向發展,增加睡眠功能等,但制作原理并不復雜,因此也導致行業門檻低,競爭壓力較大。
成長空間或受限
招股書顯示,2017年到2019年及2020年上半年,彩虹集團來自西南地區的收入分別為4.76億元、5.41億元、4.87億元和2.50億元,占營收分別為57.13%、53.53%、48.79%和51.89%。同一時期,彩虹電器在西北地區銷售收入占比均低于2%,在東北地區的銷售收入則不足1%。
偏安西南的布局在市場拓展上較為被動,而彩虹集團IPO募資的重要目的,便是加大產能擴張,依托營銷網絡及信息系統提升建設項目,走向全國。
彩虹集團方面表示,目前公司僅擁有6條電熱毯生產線,總設計產能為520萬床/年,為滿足市場需求,2019年公司實際生產的電熱毯已達到703.27萬床,總體產能利用率已達到135.24%;公司僅擁有3條電熱暖手器生產線,總設計產能為217萬只/年,2019年實際生產的電熱暖手器已達到242.55萬只,產能利用率已達到111.77%。
“根據中國家用電器協會的說明,2018年我國電熱毯總銷量約5400萬床,銷售收入約36億元(廠家銷售金額),若加上廠家出口金額,市場規模約53億元。”彩虹集團在招股書中指出,公司柔性取暖器具各條生產線已經超負荷運轉,由于產能限制,制約了公司市場份額的進一步擴大,并對公司實施高端產品戰略形成障礙。
然而,在消費者記憶中,電熱毯似乎已經成為過去時光的記憶。業內人士分析,受空調、地暖、太陽能等取暖產品的普及,擠壓了電熱毯行業的發展;另一方面由于電熱毯行業準入門檻低、技術壁壘小,很多中小電熱毯品牌企業趁機涌入,產品質量參差不齊。
與此同時,電熱毯屬于耐用消費品,更新周期一般為5~6年。就算市場暫時存在較大需求,一旦接近飽和后,后續增長也會難以為繼。
電熱毯在較為寒冷且無集中供暖的地區廣泛使用,為此,彩虹集團主要將目標對準了中老年人、風濕病患者。彩虹集團董事、總經理黃朝萬表示,現在公司以電熱毯核心技術為基礎,派生和開拓了延伸功能性產品,如電熱墊、電熱敷、電熱地毯、電熱膝蓋毯、電熱背心、電熱披風等,形成了豐富的產品陣容,并且正在向智能化、保健型方向發展,適應更多的消費需求。
在中國家用電器商業協會副秘書長張劍鋒看來,隨著時代的發展,電熱毯已經從大眾產品退居小眾產品,彩虹集團按照如今的細分市場瞄準老年人、智能化等特點,還有一定的拓展空間,但行業整體的市場容量可能不算很大,公司可以考慮進行產品出口。
對此,劉榮富表示,公司上市以后,將努力擴大海外出口市場,5年內,將力爭海外出口市場的金額超過5000萬元人民幣。
根據中國家用電器協會的統計數據,2016年至2018年,我國出口的電熱毯數量分別是1495萬床、1756萬床和1953萬床,出口金額分別是2.11億美元、2.36億美元和2.64億美元,主要出口國家為美國、日本、英國、德國、澳大利亞、荷蘭、加拿大、智利、意大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