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財經12月21日訊 “十四五”,國資國企如何開好局?如何提升國企改革綜合成效?在12月19日舉行的2020(第五屆)國企管理年會上,全國國資國企各行業的200多位管理干部、政府官員、企業高管、學術專家匯智獻策,給出答案。
本屆年會由《國企管理》雜志和中國企業管理研究會、創新世界周刊共同主辦。
新起點——擔起責任
開幕式上,中國企業管理研究會副理事長、《國企管理》雜志總編輯孫明華,國企管理智庫副秘書長、創新世界周刊執行總編輯王繼勇,中國企業管理研究會會長黃速建先后代表會議主辦方致辭。
孫明華表示,面對國內國際兩個大局與新發展階段,我們都需要深刻理解當下中國國有企業所處的時代和歷史方位;面對國企改革新的起點、新的方案、新的行動,我們都迫切需要將國企管理提升與自身角色轉型完美結合。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擔起責任,收獲榮耀。
王繼勇表示,當前,“十四五”大幕已拉開,落實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方案,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建設成為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需要各方堅持不懈地推進更深層次、更高水平的改革創新。
黃速建認為,要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下觀察中國國有企業管理實踐、總結國有企業的管理經驗和創新管理理論,服務于兩個百年奮斗目標下的中國經濟社會發展與現實需要。努力實現更為實質、更高質量、更有成效、更加開放的國有企業改革與發展。
再出發——深化改革
圍繞“再出發 再轉型 再升級”這一主題,國企管理智庫理事長、國務院國有重點大型企業監事會原主席季曉南,國務院參事杜瑩芬做主旨演講。
季曉南指出,實施國企改革三年行動,要力爭在全面提升國有經濟的能力方面取得明顯實效。增強國有經濟的競爭力、創新力、控制力、影響力、抗風險能力,是對國有經濟能力的全面和綜合要求,特別要把競爭力、創新力擺在突出位置。
杜瑩芬在主旨演講中表示,目前,中國已深度融入國際經貿關系中,因此迫切需要深化國企改革,加快解決國有企業定位不清,性質不明,多元目標等問題,加快國有企業分類改革和分類監管的步伐,在競爭性領域倡導公平競爭、消除所有制歧視,為國有企業創新創造良好的體制機制條件。
機遇期——又一“五年”
“十四五”期間,要在形成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和以管資本為主的國資監管體制上取得顯著成效,這將對新時代國企改革的深化具有標志性意義。
中國企業管理研究會理事長、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所所長黃群慧指出,當今,我國發展仍然處于重要戰略機遇期,但機遇和挑戰都有新的發展變化。國有企業必須要更加強調創新驅動,更注重把控全球價值鏈,胸懷“兩個大局”,建設世界一流企業。
品牌中國戰略規劃院副院長才大穎表示,2020年,中國品牌建設已經進入到了跨越性發展的新階段。結合形勢任務的時代轉化,“十四五”,國有企業品牌建設應注重雙重屬性和雙輪驅動,要從傳統的技術、成本、需求為主導的驅動模式向責任和價值的引領模式轉向升級,為破解人類面臨的共同難題提供中國智慧、做出中國貢獻,實現更可持續的增長。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陳小洪認為,國有企業的創新動力和意愿一直在不斷提升,只是還不夠強。未來,國有企業會在不同的領域有更大的創新貢獻。一是在已有較好基礎的產業領域;二是在相對傳統的、需要較大投資的鋼鐵、石化等領域;三是占市場主導地位的大型國有企業。
齊發力——三年行動
國有企業如何成為有核心競爭力的市場主體?國務院國資委中央企業智庫聯盟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彭建國表示,國企改革就是要解決內生動力不足的問題。國有企業要激發內生動力主要有四種方法:一是薪酬激勵;二是股權激勵;三是員工持股;四是產業多元化。
有競爭力的國有企業發展方向何在?國家稅務總局中國國際稅收研究會副秘書長靳東升認為,要想加快發展現代產業體系,推動經濟體系優化升級,可以從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統籌推進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數字化發展等5個方面著手。
此外,青島啤酒、中交上航局達華測繪、珠海交通等5家企業,向與會代表分享了他們走在高質量發展前列的創新密碼。青島啤酒針對公司在全國擁有90多家業務單位,管理難度大的突出問題,把企業黨組織內嵌到公司治理結構中,創造性地構建“黨委有站位、支部有定位、黨員有作為”的“三級聯動”黨建工作制,激活發展新動能;中交上航局達華測繪通過自主研發的中交上航供應鏈金融服務平臺,有效降低因供應鏈瓶頸產生的負面影響,從而打造出更加健康的企業生態鏈。
會議還舉行了2020全國國企管理創新成果發布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