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證券網
對于資產管理機構來說,業績好才是硬道理,尤其是信息公開透明的公募基金,受關注度更高,年度業績排名領先可以獲得很大的知名度。從過往歷史看,每年臨近年底的時候,誰能問鼎年度冠軍,往往成為市場最為關注的話題。
客觀地說,在數千只偏股基金中奪得年度冠軍,幾乎等同于小概率事件。這不僅需要很大運氣成分,還隱含了基金經理極致操作風格的因素。奪得年度冠軍的基金經理,在調倉換股時往往大開大合,而且要保證在每次重要調倉時都看對,這對其大勢研判、行業選擇及個股挑選都提出了極高要求。能夠獲得年度冠軍的基金經理,與其說是投資能力高超,毋寧說是運氣好的押寶者。
從公募基金的發展歷程看,奪得年度冠軍的基金經理,接下來一年的業績往往平庸甚至陷入虧損,這就是眾所周知的“冠軍魔咒”。在公募基金歷年冠軍榜單上,只有王亞偉等少數頂級基金經理,在2006年至2007年的超級牛市中,連續兩年取得耀眼業績。最近的例子是廣發基金的劉格菘,在2019年奪得年度冠軍之后,今年業績依然搶眼,但后續表現依然值得觀察。
在公募基金的游戲規則里,如果基金經理能夠問鼎年度冠軍或者躋身年度業績前十名,就擁有了巨大的知名度,可以借機開展市場營銷,實現管理規模爆發式增長,管理費也會隨之而來。
以廣發基金的劉格菘為例,由他管理的廣發雙擎升級基金奪得偏股基金2019年年度冠軍之后名聲大噪。該基金兩年前規模只有幾千萬元,如今已經迅速膨脹到200余億元。除此之外,由劉格菘管理的新發基金也受到投資者追捧,加上原有基金吸引大量投資者申購,他如今管理的多只基金合計規模超過800億元。
退一步講,即使寶押錯了,只要業績不太難看,依然可以繼續干下去。對于基金經理來說,采用極致偏激的投資風格,盡管勝率可能不高還需要運氣成分,但是賠率巨大,這往往會讓急于成名的基金經理鋌而走險。
在過去兩年結構性行情中,不少風格激進的基金凈值漲幅搶眼。但是,對于大部分投資者而言,并沒有獲得相應的收益,因為他們大多是在基金凈值上漲之后買入的,并沒有享受到業績飆漲最快的那段高光時刻。從部分風格極致的基金的盈利情況看,這些基金絕非投資者的福音,反而讓投資者虧了大錢。尤其是部分私募基金,由于缺乏行之有效的風控措施,風格更為極致,投資者損失往往更為慘重。
不少投資者往往會陷入對高收益的盲目追逐中,而忽視了獲得高收益需要承擔的潛在風險。事實上,在充分競爭的市場環境中,高收益與高風險幾乎是相伴相生的,因為資產管理圈內匯集了最聰明的一批人,當一個人發現高收益低風險的地方后,會被同行迅速跟進,邊際效用會淡化,因此風險和收益不匹配的情況是難以持續的。
對于普通投資者來說,最重要的其實不是遇到年度最優秀的投資人,而是選擇長期業績表現良好、對投資收益來源有清晰認知、投資框架成熟、風格不漂移的基金經理,然后跟隨他一起成長,最終收獲“時間的玫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