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投資者網
12月4日,K12智能教育平臺一起教育科技(下稱“一起教育”)登陸美國納斯達克上市,證券代碼為“YQ”,承銷商為摩根士丹利、高盛和美銀證券。
公開資料顯示,一起教育成立于2011年,是一家面向基礎教育提供“互聯網+”解決方案的智能教育公司,通過產品、技術、內容、實現校內校外結合及線上線下打通,為學生、家長、老師提供綜合智能學習空間,主要產品包括以在線學校教育平臺一起作業、在線家庭教育平臺一起學及公益社會教育平臺一起公益。
營銷大戰帶來行業集體虧損困境
事實上,一起教育至今尚未實現盈利。
公司招股書顯示, 2018年、2019年及2020年前三季度的營收分別為人民幣3.1億元、4.06億元、8.08億元,凈虧損分別為人民幣6.56億元、9.64億元、9.75億元,累計虧損額達到25.95億元。
(圖片來源:公司招股書)
那么,與一起教育同時身處K12在線教育行業的頭部公司的表現又如何?
據平安證券研究所資料顯示,由于受到新冠疫情影響, 2020年,中國K12在線教育市場占有率一路狂飆,由2019年的4%,上漲至2020年的70%。其中,中國K12在線教育行業的頭部公司分別是跟誰學、新東方在線及網易(有道)。
盡管如此,今年以來, K12在線教育行業的這幾個頭部公司似乎陷入了一場集體虧損的困境。
公開資料顯示,截止2020年三季度,新東方在線的營收為人民幣10.81億元,同比增長17.6%;期內虧損為人民幣7.58億元,同比擴大1083%;
截止2020年三季度,網易有道的營收為人民幣20.6億元;同比增長123%;期內虧損為13.05億元,同比擴大227%;
截止2020年前三季度,跟誰學的營收為人民幣49.14億元,同比增長316%,期內虧損為7.66億元,同比擴大1528%。
K12在線教育行業公司大部分虧損,主要由于加入業內營銷大戰,這是導致其成本高昂的一大重要原因。
高昂獲客成本削弱競爭優勢
除了業績長期虧損,一起教育的營銷費用占比也是高于業內幾個頭部公司。
公司招股書顯示,2018年、2019年,一起教育的營銷費用分別為人民幣3.03億元、5.84億元,占營收的97.7%及144%;2020年前三季度則為8.51億元,同比增長92.39%,超過同期營收8.08億元,占營收的105%。
對比可見,2020年前三季度,K12在線教育業內的頭部公司新東方在線、跟誰學和網易有道的營銷費用占比盡管較高,但一起教育的營銷費用占比超過其他公司,位居第一。
(數據來源:公司財報、招股書)
針對營銷費用占比較高的問題,《投資者網》致函公司問詢,但并未收到對方回復。
對此,曾任國際咨詢公司第一太平戴維斯分析員的羅展宏向《投資者網》透露,“K12在線教育的行業壁壘并不是名師課堂內容或軟件技術,而是營銷。營銷費用高于同行頭部公司,說明一起教育的獲客成本較高;事實上,在行業內,獲客成本越低的公司,競爭優勢就較為明顯。不過,K12在線教育行業競爭大,產品同質化大,差異化小,‘長尾企業’多,并非朝陽行業。”
研發投入大部分實為營銷費用?
除獲客成本較高之外,一起教育的研發費用占比也是值得關注的。
一起教育的研發費用主要包括:在校(In School)和課后(After School)業務的技術和內容開發人員的薪水和福利,以及與研發活動相關的其他費用。
公司招股書顯示,一起教育2018年的研發費用為人民幣3.98億元, 2019年研發費用超過4.91億元,同比增長23.24%,甚至高于當年凈收入。2020年的研發費用增長16.54%,達到4.23億元,占比52%。
(圖片來源:招股書)
值得注意的是,一起教育成立以來,提供的在校(In School)業務,面向教師、學生和家長提供的在線備課、作業布置等產品,但這部分產品完全免費。
其招股書顯示,已經為全國超過90萬教師、5430萬學生和4520萬家長提供教學、學習和評測應用,目前服務全國7萬所學校,覆蓋全國三分之一的公立中小學。
(圖片來源:招股書)
公司稱,課后(After School)業務(即收入主要來源業務)具體服務多少學生和家長,公司并未給出具體的數字,僅顯示在業內排名第五。根據公司招股書資料,在校(In School)業務分為四個板塊,而課后(After School)的業務僅為兩個模塊。這顯示了公司的研發投入大多數可能落在免費產品——在校(In School)業務上。
(圖片來源:招股書)
對此,羅展宏表示,提供在校(In School)業務的免費服務其實是一種營銷手段,達到品牌宣傳和引流的作用,這是運營中的一部分,因此,研發費用實際有大部分可以算是營銷費用。
大班課教育模式可持續否
公開資料顯示,大部分K12在線教育機構盈利的業務均是大班課和雙師大班課,但這也是業內幾乎每個公司都有的業務,產品同質化較為嚴重。
那么K12在線大班課是否是個較好的商業模式或者教育模式,這樣的模式是否可持續?
對此,教育行業分析師賀文璞向《投資者網》透露,K12在線教育大班課與成人在線職業教育有所區別,由于學生的自制力并沒有成年人高,因此,效果會差一些。許多孩子的資質參差不齊,很難達到因材施教,“比如學生出錯時候,在線大班課的老師較難及時發現及糾正。”
其次,他認為,K12在線教育較難分層教學及了解學生的真實情況。“在線測試較難監管學生的考勤、測試,線上測試很難發現學生是否在上課時打游戲、開小差,是否在測試過程中翻書、手機抄答案等,加之,在學生培養好的學習習慣和專注力上也較難起到正向作用。”
此外,師資是否優秀也有待考察。
賀文璞認為,學生缺乏分辨能力,有些老師也許特別受學生歡迎,原因很可能是因為會講段子而不是講課很好,“在這方面,家長的選擇一般也是認平臺和品牌,但許多在線教育平臺大量燒錢營銷瘋狂打廣告,品牌基本是靠廣告砸出來,這些老師也不一定能傳授好知識,也有可能是參差不齊。”
不過,賀文璞也表示,K12在線教育大班課對于普通家庭的孩子而言相對是利大于弊,許多經濟條件稍微差點家庭的孩子,花幾百塊也能接受線上教育輔導,“不管怎樣,有總比沒有好一些,但大班課品同質化太嚴重了,雖然今年的疫情對K12在線教育是一波利好,但業內存在惡性競爭,實際上,對公司來說,也不一定很能賺錢。”
此外,步青云教育集團創始人張天行也向《投資者網》表達其對K12在線教育的看法。他表示,中國的家庭環境及社會尚未形成普遍上網課的習慣和氛圍,這種標準化的教育模式沒有做到因材施教,較難在禮儀、個人素質及言行舉止上給學生帶來好的影響,很可能只是培養“考試機器”。(思維財經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