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6日至18日,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北京舉行,會議確定了2021年的工作重點,其中之一是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
多位業內人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此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內容非常求真務實,且符合預期,在強調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條主線的基礎上提出了更加側重需求側改革。對財政政策的表述上,強調“提質增效、更可持續”;對貨幣政策的表述上,則表明“靈活精準、合理適度。”
財政政策強調更可持續
財政政策方面,會議指出,積極的財政政策要提質增效、更可持續,保持適度支出強度,增強國家重大戰略任務財力保障,在促進科技創新、加快經濟結構調整、調節收入分配上主動作為,抓實化解地方政府隱性債務風險工作,黨政機關要堅持過緊日子。
“財政政策的可持續在于,經濟增長一旦轉好,財政收入就會有顯著的回報。”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部研究員張立群在接受央廣網記者采訪時指出,“從今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看,積極的財政政策要提質增效、更可持續,就要求明年的財政政策要更加精準,要把錢進一步用在刀刃上,要在擴大內需上取得更顯著的實效,在推動經濟持續回升向好方面取得更顯著的實效,這樣財政政策的可持續性就有保障了。”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了“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的重大戰略部署,如何將新發展格局落地也是財政政策需要著力去解決的。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員張燕生表示,今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財政政策上給出了非常明確的政策指向,包括科技創新、增強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堅持擴大內需戰略等方面。
貨幣政策定調靈活精準
貨幣政策方面,會議提到,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靈活精準、合理適度,保持貨幣供應量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同名義經濟增速基本匹配,保持宏觀杠桿率基本穩定,處理好恢復經濟和防范風險關系,多渠道補充銀行資本金,完善債券市場法制,加大對科技創新、小微企業、綠色發展的金融支持,深化利率匯率市場化改革,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貨幣政策的定調從“靈活適度”轉為“靈活精準”。張立群認為,貨幣政策要把效果發揮得更準確,所以要從適度轉向精準。“這就要求貨幣政策要和財政政策緊密配合,特別是在需要資金的重大工程項目建設上以及重大戰略部署上,保障資金供給到位。”張立群表示,“同時,在經濟持續向好的過程中,隨著貨幣供給量持續較快增長,也要注意適度性,防止一些金融炒作的活動。”
張燕生也認為,今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貨幣政策仍然是保持冷靜、保持穩健、保持定力的政策取向。他指出,新冠肺炎疫情對中國的影響是局部的和短期的,所以不需要貨幣政策“大放水”。“未來貨幣政策總量上是穩健的,會更加側重結構性調整,比如怎么為創新、綠色、新技術、新業態、新產業、新模式融資等,同時能夠抵御好區域性和系統性風險,尤其是新的經濟現象帶來的經營風險。”
對于未來中國經濟的發展,張立群表示,“明年宏觀經濟政策逆周期調節的效果會進一步發揮,整個宏觀政策會繼續保持連續性和穩定性,需求不足的矛盾會進一步得到解決,中國經濟會進一步在回升向上的軌道中發展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