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足協發布推進足改35項措施
2023年中超擴軍至18隊 外援頂薪300萬歐元
中國足協18日發布《中國足球協會關于進一步推進足球改革發展的若干措施》(以下簡稱《措施》),提出2023年中超聯賽擴大到18支參賽隊,同時對職業聯賽限薪、俱樂部名稱“非企業化”變更等事宜提出具體要求。
《措施》從加強國家隊的建設和管理、促進職業聯賽健康發展、大力推動青少年足球發展等8個方面提出35項措施。
聯賽擴軍引發業內關注
《措施》指出,到2023年,中超聯賽擴大到18支參賽隊,中甲聯賽擴大到20支參賽隊,中乙聯賽擴大到30支參賽隊左右。于2021年實行中超俱樂部“男足帶女足”模式,把建立職業女足隊伍作為中超俱樂部的準入條件之一,帶動女足運動發展。
目前,中超聯賽擁有16支參賽球隊,中甲聯賽擁有18支參賽球隊,擴軍之后這兩級主要聯賽都會增加兩支參賽隊伍。本賽季各級聯賽準入工作還沒有啟動,待準入工作完成之后,中國足協將會圍繞擴軍,對聯賽的升降級規則進行調整。
屆時不出意外,2021賽季和2022賽季的聯賽升降級名額很可能會出現重大改變。據了解,聯賽擴軍不會是一蹴而就,而是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國足不設世界杯目標
國字號球隊成績,是一個國家足球水平很重要的參考指標。《措施》明確各級國家隊近期、中期和遠期國際重大賽事任務和目標——其中男子國家隊力爭達到亞洲一流水平,全力備戰好2022年世界杯預選賽和2023亞洲杯,力求新突破。
相比于一定要進軍世界杯的硬性指標,足協對于目標的描述是力求新突破,還是留下了一定余地。其實,早在今年10月探班國足上海集訓時,中國足協主席陳戌源就表達過對于國足世預賽的態度,“我們這屆國家隊的使命就是全力確保40強賽出線,并力爭打進世界杯。”
相比之下,女子國家隊的目標則是力爭達到亞洲領先水平,以參加東京奧運會為目標,力爭好成績。目前中國女足還剩下和韓國隊的兩回合預選賽,只要能夠擊敗韓國隊,女足就能拿到東京奧運會的參賽資格。
“超級外援”或紛紛離開
此外,《措施》對職業聯賽限薪也提出具體要求。中超俱樂部一線隊球員合同薪酬(稅前)限額如下:國內球員年薪限額500萬元人民幣,且國內球員平均年薪不超過300萬元人民幣;外籍球員年薪限額300萬歐元,且外籍球員薪酬年度總支出限額為1000萬歐元;入籍球員年薪不超過500萬元人民幣或300萬歐元。
“限薪”最直接的結果勢必是“超級外援”們紛紛撤退。
早在2018年中超聯賽后,中國足協就對中超俱樂部每年投入做了封頂限制:2019年12億元人民幣、2020年11億元人民幣、2021年9億元人民幣。不過,中國足協顯然認為這個力度還不夠,于是在今年再次進行調整,規定中超俱樂部單個財政年度支出不得超過6億元人民幣。
由于球員薪水特別是“超級外援”的高額薪水現階段占據中超俱樂部年度支出的絕大部分,因此,限薪帶來的最直接影響就是“超級外援”們或將紛紛離開。年初有拉維奇退役,卡拉斯科、伊哈洛和索薩外租,年中有沙拉維和扎哈維離開,到了年底,胡爾克、特謝拉、佩萊因合同到期,基本都將離開中國。特別是引進時身價超過5000萬歐元的胡爾克的離開,更可以稱得上是中超“金元足球”的一個句號。至于江蘇蘇寧隊的特謝拉,目前仍在猶豫,入籍若沒有進展,讓他接受銳減超過80%的年薪與俱樂部續約不太現實。
此外,其他合同到期的外援名將還包括穆里奇、喬納森、艾哈邁多夫、姆比亞、莫雷諾、巴索戈等,他們中的不少人或也將離開中超。
限薪令的出臺也直接限制了新的“超級外援”到來。畢竟根據新政,外援以后的年薪不得超過稅前300萬歐元,總額不得超過1000萬歐元。
分析
收入回到中超元年
合理嗎?
中超一線隊國內球員年薪不超過稅前500萬元(稅后約275萬元),平均年薪不超過稅前300萬元(稅后約165萬元),如果嚴格執行的話,這次限薪力度可以說是非常大。
畢竟頂薪標準很明顯,一個球隊頂薪球員不可能很多,有資格拿頂薪的,也就是主力陣容中的絕對主力,理論上一支球隊不會超過5個人。這意味著很多球員的收入,按照薪酬等級來分,要遠遠低于500萬元。
這個收入算什么水平?我們把時間撥回末代甲A和中超元年時代,國內頂級豪門申花先后從簽下了兩名遼寧籍本土優秀內援張玉寧和肖戰波,兩人的收入都是稅后300萬元,當時沒有嚴格的薪水標準,不過那個年代直到2010年恒大進入中國足壇前,像申花和魯能這樣的國內頂級豪門,給本土球員開出的最高工資也就是稅后300萬元。這也是圈內對于頂薪的默認數字。
對于球員薪水回到中超元年,有觀點認為,參考物價尤其是房價的上漲比例,球員薪水不應該和十幾年前一樣;但也有觀點認為,本土球員水平的現狀,再參考日韓球員的收入體系,哪怕稅前500萬元的標準,也已經很高了。
這兩種觀點,誰也沒有辦法說服誰,歸根到底,還是市場決定,最近10年瘋狂的足球市場讓球員有了一夜暴富的機會,而現在市場正朝著平穩的方向回落。
2017年年初崇明島弟子們回島“探親”的時候,徐根寶就曾經說過,“就算足球市場不理性,但你們的內心必須保持理性。在市場待遇好的時候,你們就努力踢球賺錢養家;一旦市場回歸理性,你們也要有好的心態,要知道自己真正的能力和價值是多少。你們要牢記自己的初心:到底為了誰踢球?”
本組稿件綜合新華社、北京晚報、澎湃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