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 王小川)12月15日,中國農業銀行在北京舉行“貧困地區網點‘云開業’”發布會,通過現場連線貴州畢節野馬川支行和四川涼山彝族自治州螺髻山支行等方式,集中展示了2019年以來新建開業200余個鄉鎮人工網點的風采,介紹了農行服務脫貧攻堅,特別是推進貧困地區金融服務網絡建設的最新進展及成效。
農業銀行黨委委員、副行長崔勇表示,農業銀行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脫貧攻堅決策部署,堅定扛起金融扶貧的政治責任,積極運用金融科技手段,加大扶貧貸款投放力度,增強扶貧創新能力,延伸貧困地區服務網絡,為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成就貢獻了農行力量。
為了有效延伸貧困地區金融服務網絡,農業銀行認真落實脫貧攻堅政治責任,建立“人工網點+自助網點+惠農通服務點+互聯網線上渠道+移動服務”五位一體服務渠道體系。自2019年以來,在832個國家重點扶貧縣、“三區三州”深度貧困地區累計新建開業物理網點212個,輻射周邊鄉鎮600余個,直接服務和輻射周邊群眾超1200萬人。
為了讓貧困地區村民們“足不出村”就能獲得取款、查詢等基礎金融服務,農業銀行以網點為支撐,探索通過移動金融服務車為偏遠鄉鎮和行政村提供上門服務,有效打通貧困地區基礎金融服務“最后一公里”。自2019年以來,投入43臺移動金融服務車,為貧困地區群眾提供服務超過10萬人次。
據農行運營管理部相關負責人介紹,農行努力為貧困地區群眾提供有溫度的金融服務體驗,大力推進貧困地區網點智慧化轉型,讓貧困地區百姓在家門口也能體驗到和城市居民同等品質的金融服務。為滿足老年客戶的需求,農業銀行在貧困地區網點上線了指紋簽名功能,客戶“手指輕按”即可辦理業務,受到當地群眾好評。網點設備上還增加了5種少數民族語言顯示和語音導航功能,則為少數民族百姓業務辦理帶來了實實在在的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