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財經12月17日訊 據生態環境部官方微博消息,生態環境部日前公開了第三季度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環境違法行為處理處罰情況。
自2020年1月2日起,生態環境部向社會公開全國焚燒廠顆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氯化氫、一氧化碳等5項常規大氣污染物和焚燒爐爐膛溫度(簡稱爐溫)的自動監測數據。截至11月底,全國已有482家焚燒廠通過生態環境部建立的統一平臺向社會主動公開自動監測數據,建立了以自動監測數據為核心的遠程執法監管體系。
2020年第三季度,全國焚燒廠5項常規污染物日均值達標率為99%以上,1家焚燒廠日均值超標;爐溫達標率(1日內5分鐘均值不達標不超5次)為100%。近期,結合自動監測大數據分析情況,生態環境部進行了飛行檢查,發現2家焚燒廠存在“通過逃避監管的方式排放大氣污染物”。
截圖來源:生態環境部官方微博
其中,2020年9月17日,現場檢查發現山東省濰坊市高密利朗明德環保科技有限公司(簡稱“高密利朗明德公司”)在爐溫低于850℃“烘爐”期間投加垃圾。高密利朗明德公司的行為違反《管理規定》第十三條,認定為“通過逃避監管的方式排放大氣污染物”。濰坊市生態環境局對其環境違法行為處以10萬元罰款。
截圖來源:生態環境部官方微博
天眼查顯示,高密利朗明德公司成立于2009年11月17日,法定代表人為余文杰,公司實繳資本為1650萬美元,經營范圍包括:從事環保科技技術開發,環保項目策劃、開發;垃圾焚燒發電;垃圾無害化處理;電力生產和銷售;熱力生產和銷售等。公司由杭州錦環投資有限公司全資持股。
下一步,生態環境部將繼續加大對自動監測數據分析,依法嚴厲打擊環境違法行為,特別是虛假標記逃避監管、未保證自動監測設備正常運行等違法行為。
生態環境部指出,焚燒廠應努力提高自身管理水平,不要抱僥幸心理,及時如實對焚燒爐工況和自動監測異常情況進行標記,保證自動監測數據真實、準確、完整、有效。地方生態環境部門要加大對虛假標記逃避監管、未保證自動監測設備正常運行等違法行為的查處力度。
同時,按照《財政部 生態環境部關于核減環境違法垃圾焚燒發電項目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補助資金的通知》(財建〔2020〕199號)要求,針對焚燒廠因污染物排放超標等環境違法行為被依法處罰的,將核減或暫停撥付國家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補助資金。